物联网无线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物联网无线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朱艳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物联网无线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物联网无线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鉴于此,文从物联网无线技术的概述出发,分析了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设备安全等常见网络安全问题,并给出了数据加密、网络风险评估、网络监测和设备安全等应对措施,以保障网络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技术;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1、物联网无线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无线技术是指将智能设备、传感器、云计算技术、网络通信以及多种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将不同的物体连接到一起,实现物体与物体、物体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通信,从而形成一个集认证、采集、分析、定位和管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智能体系。一般情况下,完整的物联网体系必须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控制层,只有这些模块的建立和稳定,其他功能才能在其基础上不断拓展,从而构建庞大的信息系统。蓝牙、Wi-Fi、NFC等技术的应用,为智能设备、传感器和其他物联网组件提供了实现数据交互、通信和控制的基础支持。

2、物联网无线技术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无线网络入侵问题

由于使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的网络相比于有线网络连接,扩大了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因此黑客可以利用无线网络的缺陷和漏洞来突破其安全保护,进而窃取或破坏网络数据和信息。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1)节点攻击: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主要在一些没有人监控的场景进行部署。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攻击者的恶意操作。如果设备和节点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攻击者可能能够轻易地接触并获取对这些设备的控制权。攻击者可以通过本地操作更改机器的软件或硬件,比如窃取敏感数据、破坏设备、制造垃圾数据等等,给物联网系统带来极大的威胁。此外,攻击者还可能冒充合法节点,越权访问系统或享受服务,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物联网中存在大量损坏或恶意节点,从而威胁到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2)拒绝服务攻击(DOS):物联网ONS建构在DNS技术之上,存在着类似DNS服务器的安全问题。一旦ONS服务漏洞被攻击者利用,攻击者可以将ONS服务作为中间攻击放大器,对其他节点或主机进行攻击,造成拒绝服务攻击。此外,由于物联网节点数量庞大,数据传输时因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而拥塞网络,攻击者可以利用通信机制的优先级策略或漏洞,例如虚假路由等协议漏洞,在广播Hello信息时多次发送虚假信息,引发大量的冗余通信,从而拥堵网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假冒攻击:物联网无线技术的接入和控制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如果认证和授权不完善,黑客可以利用这个漏洞进行攻击。攻击者可以伪装成合法的网络通讯设备,比如路由器、接入点等,从而打破无线网络的安全防线,进行攻击。攻击者可以窃取或盗取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可能冒充合法用户访问无线网络,从而获取非法利益。

2.2数据传输问题

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并对周围的环境和设备等进行感知。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感知层的节点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一些感知节点的能力不足,可能无法处理大量的数据或监测更复杂的环境,从而影响物联网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感知节点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数据处理时出现错误,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篡改、丢失或损坏,从而影响物联网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2.3系统隐私安全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基于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红外感知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等一系列技术,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等步骤来构建一个网络化的物联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时地监测和控制各个终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然而,由于物联网系统能将私密的数据资源演化为公开透明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存储中仍然存在信息丢失、数据破坏等风险,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导致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被非法获取、篡改、泄露或者丢失。

3、物联网无线技术的网络安全优化对策

3.1加强无线网络访问控制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不少物联网设备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都在于用户权限分配不合理,以至于出现未授权访问、越权访问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还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建立访问控制和权限控制措施,例如设定密码策略、授权设备身份和用户身份、采用多重身份认证、实时监控和防止身份冒充等,识别设备及用户身份,以确定其是否有权限访问网络资源。若有非法节点介入,则立即拒绝访问。同时,还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例如针对网络流量的检测和防御,对访问控制表(ACL)进行详细的管理和设置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杜绝入侵和攻击,从而避免越权操作,增强网络安全性。

3.2强化加密认证

在物联网应用中,数据的传输和传递往往涉及到多个设备和网络,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加密措施确保数据安全。首先,可以使用SSL/TLS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加密,SSL/TLS协议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和数据验证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恶意截获和监控。其次,使用适当的加密算法加密数据,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AES、RSA、DSA等,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这样可以保证数据不受外部干扰和破坏。另外,在进行身份认证时,也需要使用安全加密认证,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证书认证等,确保数据不会被冒充和伪造。

3.3优化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是物联网应用中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通常使用TCP/IP协议。对通信协议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物联网应用中的设备在实时传输大量数据时,网络带宽容易受限,因此,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可以使用数据压缩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尽可能节省网络带宽,减少网络拥塞和阻塞。通信协议还应具备数据校验功能,比如校验和或循环冗余校验(CRC)。这样可检测数据的完整性,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修改、破坏和损坏。

3.4对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漏洞、攻击等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的措施:

(1)设备接入情况监控。监控设备的接入情况是指及时跟踪设备连接网络的情况,对接入的设备进行监测和管理。通过网络访问控制和访问审计等技术,可以识别非法的设备访问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设备性能监控。监测设备的性能,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使用、I/O使用率等方面。通过实时监测设备性能,可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异常。

(3)设备安全监控。监测设备的安全状况,包括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带宽等方面。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安全状态,可以识别设备受到的攻击行为,定位并防范漏洞攻击等安全问题。

(4)实时警报与应对。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及时的产生报警信息,及时通知管理员,而管理员可采取封锁攻击源、隔离受攻击设备等措施,及时进行应对处理,以防止设备被攻击或遭受其他损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加复杂严峻。为了提高基于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在今后的发展中,各方应共同关注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的技术和政策措施,共同维护物联网生态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田森.物联网无线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1(11):27-30.

[2]王健生.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通讯世界,2023,30(1):40-42.

[3]贺明华.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