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时发热是什么原因

/ 2

输血时发热是什么原因

代晓峰

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6150

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体输送到另一个人体的医疗操作,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贫血、免疫缺陷等。根据输注的血液成分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白细胞输注、血浆输注等。输血时发热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出现的体温升高,一般认为是超过37.5℃或比基础体温升高1℃以上。输血时发热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恢复,还可能是严重的输血反应或感染的征兆,因此需要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1.输血发热的主要原因

输血时发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体温升高,一般超过37.5℃,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根据发热的时间和程度,可以分为急性和迟发性两种类型。急性发热通常在输血开始后30分钟内出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小时。迟发性发热通常在输血结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天。输血时发热是一种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一般来说,输血时发热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免疫相关和非免疫相关。

1.1 免疫相关

免疫相关的原因是指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对输血的血液或其中的成分产生了不良反应,导致发热。这种反应可能涉及到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免疫物质。免疫相关的发热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溶血性反应:是指受血者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不相容,导致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物质,引起发热、寒战、黄疸、血尿等严重后果。这是最危险的一种输血反应,需要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紧急措施。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指受血者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不相容,导致这些细胞被清除,释放出细胞因子等物质,引起发热、寒战、头痛、恶心等轻微症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输血反应,一般不需要停止输血,只需给予退热药物和观察。

过敏性反应:是指受血者对输血的血浆或其中的某些蛋白质过敏,导致组织胺等物质释放,引起发热、皮肤搔痒、荨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这种反应一般较轻微,可以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和观察。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指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存活并攻击受血者的组织,导致发热、皮肤红斑、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严重后果。这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输血反应,需要给予免疫抑制药物和支持治疗。

1.2 非免疫相关

非免疫相关的原因是指与受血者的免疫系统无关,而与输血的操作或保存条件有关。非免疫相关的发热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细菌污染:是指输血的血液或其中的成分被细菌污染,导致受血者感染并发热。这种反应可能由于采集、加工、保存或输注过程中的不洁操作造成。需要立即停停止输血,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致热源影响:输血时输入的血液中含有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外源性致热源,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反应。这种发热一般不严重,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注意休息和观察。

体温过低:输血时如果输入大量冷藏的库血,可能会导致患者体温迅速下降,引起发热。这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在输血前将库血放置在室温下升温,或者使用加温装置等。

其他原因:输血时还可能由于患者本身的疾病或者药物反应而引起发热,如肝硬化、肝癌、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等。这些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2.输血时发热的诊断方法

输血时发热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输血前后的体温变化。一般来说,如果输血前后体温升高超过1℃,或者超过37.5℃,就可以认为是输血时发热。如果体温升高在0.5℃以内,或者在37℃以下,就可以排除输血时发热的可能性。

观察输血前后的其他症状。除了体温升高外,输血时发热还可能伴有寒战、头痛、胸闷、气促、皮疹、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就医。

检查受血者的血液学指标。输血时发热可能是由于受血者对输血液中的抗原产生了抗体,导致溶血反应或非溶血反应。这些反应会影响受血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数值。因此,通过检查受血者的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溶血反应或非溶血反应。

检查受血者的尿液分析。如果发生了溶血反应,受血者的尿液中会出现大量的游离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导致尿液呈现红色或茶色。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尿比重、尿蛋白等指标,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发生了溶血反应。

检查受血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如果发生了严重的溶血反应,受血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不全。通过检查受血者的尿素氮、肌酐、转氨酶、白蛋白等指标,可以评估受血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状态。

3.输血时发热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输血时发热,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通知医生。

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记录输血前后的变化。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如降温、抗过敏、抗休克、抗感染等。

保存剩余的输血液和输血器械,按规定进行输血反应的检查和报告,找出发热的原因和性质。

防止发生再次输血反应,加强输血前的筛选和配型,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发热的输血成分,如白细胞、血小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