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郑长迪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11

摘要】目的: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收集的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分析造成出现感染症状的相关因素,目的是确保在今后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期间安全性。结果: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给药途径高于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给药途径,P<0.05;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概率最高,高于其他种类的抗感染药物种类,P<0.05。结论:临床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分析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做好用药监测,保障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用药安全。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临床疾病患者比较常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能够预防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能够治疗和控制感染并发症,但是在药物治疗期间安全性保障不到位,会导致加重患者的病情状况[1]。不注重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会发生在应用感染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于患者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3年5月期间收集的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患者性别占比男性43例、女性60例,年龄区间情况:小于18岁21例、19-60岁62例、60岁以上20例。

1.2方法

药品分析方法,需要按照《临床用药须知》分类目录,用药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来定义。

1.3观察指标

(1)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

(2)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药物种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多肽类其他抗菌药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抗菌药复方制剂、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和酰胺酸类四环素类。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有意义。

2 结果

2.1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

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给药途径高于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给药途径,P<0.05。

表1   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n(%)

给药途径

例数(n=103)

占比

静脉滴注

76

73.79

口服

21

20.39

静脉注射

2

1.94

肌内注射

2

1.94

雾化吸入

2

1.94

2.2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

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概率最高,高于其他种类的抗感染药物种类,P<0.05。

表2  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n(%)

药物种类

例数(n=103)

占比

β-内酰胺类

62

60.19

氨基糖苷类

10

9.71

大环内酯类

8

7.77

林可霉素类

7

6.80

四环素类

5

4.85

氯霉素类

7

6.80

利福霉素类

2

1.94

抗结核药物

1

0.97

多肽类其他抗菌药

1

0.97

3 讨论

针对性分析患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的占比要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性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女性群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比较差,因此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3]。不同用药途径,对于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探究发现,静脉给药可以直接进入患者的体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也较高,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4]。因此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方式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用药安全性的角度,强化对于用药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控制,应该遵循WHO提倡的能够口服不肌注,能够肌注不静脉的用药原则[5]。在使用药物期间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用药史、体质、年龄,尽量避免静脉给药的方式。探究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抗感染药物中,占比较高的是头孢类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2代和第3代头孢菌素属于抗菌广谱药物,具有安全性较高肾毒性较小的作用,是目前临床应用于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应用途径也较为广泛,但是目前显示来看,药物在应用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高。因此在患者外围手术期用于预防抗感染的用药,不建议选取这两类药物。应该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避免无指征用药,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超剂量用药。

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给药途径高于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雾化吸入给药途径,P<0.05;10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患者药物种类,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概率最高,高于其他种类的抗感染药物种类,P<0.05。

综上所述,临床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使用药物治疗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黄小理,陆海鹏,吕聪等.抗感染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5490例帕累托图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08):30-35.

[2]陆明霞.抗感染药物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12):56-58.

[3]刘玲.儿童应用抗感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2):11-13.

[4]方辉,郑超,倪文琳等.某院儿童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22,31(20):7-9.

[5]冯雄彩,霍丽娟.含呋喃唑酮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例[J].临床荟萃,2022,37(06):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