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熊景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404100

摘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高,常见类型有肺癌、支气管哮喘等,死亡率高。该病具有较长病程,病因不明,治疗成本较高。分析所有疾病致死率,我国位居第四的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些年,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加重等因素影响,该病发生率逐年增长。重视疾病管理,引入先进化、现代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模式;防治

在高于20岁群体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约为8.6%,当下我国也有近1亿该病患者[1] 。和女性相比,男性发生率较高。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慢性病管理起步较晚,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存在局限性,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居民健康安全。本文主要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中心,探讨其管理模式,分析现状为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如下综述。

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现状

(一)防治分离

我国慢病防治规划提出,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应落实分级诊疗,建设合理、科学就医体系,包括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基层首诊和上下级联动等,从治疗、长期护理和康复等多方面出发,完善服务链。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全程管理,患者处于急性期时,展开入院治疗,疾病发展到缓解期时,需要有家庭、社区协助[2]。目前三元(包括家庭、社区和医院)联动方式尚不成熟,横向区域性联合管理尚未普及,在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当下研究重点在完善三元联动方式,建设科学、可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体系。在整体管理中核心为三级医院,结合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双向转诊体系,切实实现分级管理。就呼吸慢病管理而言,社区为首站,但我国基层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这一表现,为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建设闭环管理模式。

(二)“互联网+”模式刚起步

2017年我国提出建立医疗大数据,积极研发、引入智能化和远程化医疗设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慢病防治内容、手段等进行丰富,不断摸索全新管理模式[2]。在慢病管理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例如“支付、服务、产品”平台、线上线下连接、云处理+APP和穿戴式电子健康设备等。虽然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中,大数据、云技术和互联网等出现,为其注入新鲜活力,但依然具有各项问题[3]。例如居民之间无信息互通桥梁,或者同层机构、不同等级机构之间无法动态、实时取得患者信息,慢病防治平台不同意,网络监测不健全等,亟待解决。

(三)融入我国特色管理技术

慢病自我管理最早产生于CDSMP,该项目的理论基础为自我效能,目标为提高心理动机,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干预其认知行为,调整健康状态。当下,我国上海等发展较快城市已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实施自我管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起步较晚,基于我国国情,建设特色管理技术,当下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模式、群组管理模式和PDCA自我管理模式等更均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将管理中心视为患者,分析慢病管理事业于我国应用情况,不断改进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病情,取得良好预后[4]

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展望

目前,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我国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的方案,但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言,管理刚刚起步,结合其他国家管理经验、我国国家,预估我国后续发展情况,主要有:①基于我国国情,创设分级管控模式,可实施三元联动方式、医联体团队协作模式,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令其趋向于规范化、标准化。②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展开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呼吸科医护人员,工作经验应超过3年,如果学历为研究生,资历可放宽到高于2年,合理设置课程,将理论培训时间定为1周,将实践培训时间定为6个月,成功通过考核后,才可进行管理。调查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基线,围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建设专科人员体系,明确具体培训方案,促进管理人员职业水平、综合素养提高,培养杰出、全面发展人才。③灵活应用居民健康大数据:为居民建立个人档案,建立数据库,针对健康信息服务,做好管理工作,明确应用限制,开启实名认证制度[5]。创设一体化支持系统,包括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临床决策,围绕公共卫生监测,健全预警、评估等制度[6]。④健全管理法规、法律:呼吸病管理相对漫长,涉及多学科知识,并非单一部门责任,应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一旦有相应部门存在空白服务内容,或在规范标准界定、呼吸慢病管理操作规范等方面出现空白,均会对慢病防控工作进行产生影响,基于此,相应组织应明确操作标准,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7]。⑤深入研究呼吸慢病课题:“十三五”提出应深入研究慢性呼吸疾病,在专项形式中列出COPD,目前已然成为研究热点[8]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我国呼吸慢病管理现状,总结管理思路,要求实现防治结合,加强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规范、标准化服务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引入互联网,借助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整合医疗信息,开创综合化管理模式,抑制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发展,提升管控效率,取得显著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海弦,陶海琦,徐学凡,等.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干预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2,36(11):119-122,126.

[2] 匠人学术 ——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125-26.

[3] 郑杉,赵斐,汪小梅. 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6):218-219.

[4] 董彦,袁丽荣. 多学科协作慢病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0,34(21):3922-3926.

[5] 梁舜之,谷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下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管理探讨[J]. 世界临床药物,2021,42(1):46-49,54.

[6] 杨旭,孔霞,刘妍萌,等. 北京市密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能力现状研究[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50-54.

[7] 叶晓芬,金美玲,张静,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J]. 上海医药,2022,43(5):8-10.

[8] 王雪妃,田玉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系统曲霉菌感染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24):3822-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