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水梦晔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200940

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自本院急诊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指导下护理期间(2022.07~2023.06)入院内科患者为研究组(52例),以本院急诊行常规急诊护理期间(2021.07~2022.06)入院同类型患者为对照组(50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指标;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结果:MEWS评分指导下急诊内科护理期间,研究组入院至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缩短,且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升高,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可积极提升患者急诊救治效率,优化临床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确切。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诊内科;护理质量

前言

急诊内科患者病情进展复杂性确切,且可由原发病进展累及多器官系统功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在急诊救治期间加强对患者风险性的综合评估、护理,确保临床救治有效性[1]。因此,为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特行临床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及分组

以自本院急诊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指导下护理期间(2022.07~2023.06)入院内科患者为研究组(52例),以本院急诊行常规急诊护理期间(2021.07~2022.06)入院同类型患者为对照组(50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

研究组,男/女,27/25例,年龄(52.67±6.41)岁,确诊急性呼吸系统/心血管/肾脏病变/中毒者,14/18/13/7例;对照组,男/女,25/25例,年龄(52.72±6.45)岁,确诊急性呼吸系统/心血管/肾脏病变/中毒者,15/17/1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经急诊入院、经急诊诊断后确诊内科急重症疾病者,符合研究要求。排除标准:年龄>80岁者;急诊救治期间合并严重休克指征、多器官功能障碍指征或严重并发症者。

1.2护理方法

常规急诊护理,即患者入院后依据急诊规范化护理流程,完成分诊评估、院内转运、急救护理配合等内容。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指导下护理:需在护理实施前完成急诊护理MEWS评分量表技能,且在患者入院分诊评估期间,由轮岗人员负责完成MEWS评估,依据患者评分结果风险指向性,判断患者急诊护理风险等级,按需开通绿色通道,并配合充足医护人员完成全程急诊救治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指标;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连续性资料行t检验;定性资料行检验,SPSS22.0统计学软件统计组间差异,如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指标对比

相较对照组,研究组入院至急救时间(30.45±5.68min)、急诊救治时间(18.74±3.92min)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2.84±0.29h)缩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指标对比(±s)

救治指标

研究组/52

对照组/50

t

P

入院至急救时间(min)

30.45±5.68

41.68±8.95

7.5967

0.0000

急诊救治时间(min)

18.74±3.92

26.62±5.74

8.1241

0.0000

生命体征恢复时间(h)

2.84±0.29

4.52±0.27

30.2518

0.0000

2.2不同护理模式下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对比

相较常规急诊护理期间,MEWS评分指导下急诊护理期间护士医护沟通(8.74±1.22分)、救治主动性(8.56±1.14分)、风险评估(8.62±1.21分)、险情处理(8.39±0.97分)及急诊留观护理评分(8.76±1.19分)升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不同护理模式下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对比(±s)

护理维度

MEWS下护理/23

常规护理/23

t

P

医护沟通(分)

8.74±1.22

6.38±1.32

6.2968

0.0000

救治主动性(分)

8.56±1.14

6.14±1.27

6.8006

0.0000

风险评估(分)

8.62±1.21

6.52±1.09

6.1842

0.0000

险情处理(分)

8.39±0.97

6.41±0.85

7.3626

0.0000

急诊留观(分)

8.76±1.19

6.42±1.24

6.5298

0.0000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MEWS评分指导下急诊内科护理期间,研究组入院至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缩短,且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升高,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差异显著,P<0.05。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在急诊内科患者救治期间的临床配合,可在入院评估患者预警风险等级后,完善分诊评估内容,合理评估其临床风险等级,并依据等级积极配备充足数量急诊医护人员及随行急救药物、设备后,保障患者急诊救治全程临床安全

[2-3]

综上所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可积极提升患者急诊救治效率,优化临床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张玲.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合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产业,2021,18(4):4-7.

[2] 王婷婷,曹琴英,张振平,等. 预警评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转入ICU的预测价值[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4):433-437.

[3] 李林芳,胡化刚,李小勤,等. 不同评分工具在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中的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8):1689-1692.

[4] 高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8):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