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韦秋蔓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  530011

【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了解其在产科护理临床应用质量和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产科接受护理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房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1-5号病房收治的50例产妇为对照组,6-10号病房收治的50例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通过分析两组在护理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产妇心理状态评分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都高于对照组,产妇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可以降低产妇的心理焦虑,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效率,提升产妇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满意度;应用

母婴同室这个概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不仅将婴儿及婴儿床移到产妇病床旁,还让专业护理人员直接对母婴同时进行护理操作[1]。该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母婴分离护理方式,可以让护理人员和家属在同个场所就能完成母婴护理工作,便于展开全方位、个性化护理服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在内科、产科等科室应用该护理模式,并逐渐形成一对一母婴床旁护理模式[2-3]。在该护理模式中,产妇及家属可以获得护理人员的面对面的演示和手把手的教学,有助于帮助产妇和家属掌握更多育儿知识。基于此,本文将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母婴护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每组50例,对照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最大年龄产妇为39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28.6±3.2)岁;观察组最大年龄产妇为40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29.1±3.5)岁。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资料完整,并在产科进行标准化分娩;了解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存在早产或生产不顺的患者;存在其他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将产后区病房作为护理研究场所,并按照病房号数确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选取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产妇的护理操作将在病床上或旁边进行,而婴儿需要集中到婴儿室由主管护士完成相关护理操作。

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培训和提高产妇的分娩理论知识,并通过面对面、手对手的方式展示相关婴儿护理操作,提高产妇及家属的婴儿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二,提高产妇对自身护理的了解认识,指导家属对产妇展开产后伤口护理、会阴护理、恶露观察等护理操作,改善产妇的舒适度。

第三,进行母乳喂养、婴儿换尿布、婴儿沐浴等技能培训,通过亲身操作和体验,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母婴服务认知和能力。

第四,全方位考虑产妇护理需求,结合产妇身体状况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和锻炼计划,做好产妇的预防接种工作及婴儿的基因测定工作。

1.4评价指标

主要根据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效率、产妇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4]。其中,产妇满意度就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对本次护理是否满意;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主要是了解产妇在母乳喂养、营养补充、健康生活等方面的了解情况,观察产妇是否具备婴儿沐浴、母乳喂养、脐部护理等基础操作;产妇心理状态主要考察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选择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74.13±5.11,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84.67±6.58,观察组在该方面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新生儿护理操作评分为74.13±6.87,观察组的新生儿护理操作评分为84.69±8.14,观察组在该方面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

表1两组产妇护理技能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

新生儿护理操作评分

对照组

50

74.13±5.11

74.13±6.87

观察组

50

84.67±6.58

84.69±8.14

2.2两组产妇住院前后SAS评分比较

在开展护理服务前,对照组的SAS评分为79.44±3.29,观察组为79.58±3.13,两组得分无明显差异。而在护理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SAS评分降到71.28±2.96,观察组的SAS评分降到47.68±1.88。通过对比,明显观察组的SAS评分更低,说明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要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产妇住院前后S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前

住院后

对照组

50

79.44±3.29

71.28±2.96

观察组

50

79.58±3.13

47.68±1.88

2.3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如表3所示,对照组有5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0.0%;观察组有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8.0%。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表3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50

10

25

5

90.0%(45)

观察组

50

30

9

1

98.0%(49)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让产妇与婴儿在同个场所接受护理,有效增加产妇与婴儿的相处时间,而且还能亲眼看到护理人员是如何护理婴儿的,有助于帮助产妇顺利渡过生理和心理转折期,缓解产妇的焦虑心理[5]。通过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操作示范,可以帮助产妇及家属建立正确育儿观念和掌握规范护理技术,提高他们母婴护理认知和技能,有效纠正民间传统不良习惯。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一种良好护理方法,可以增强产妇与婴儿的情感亲近,减少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母婴护理知识。这样一来,就可以开展正确、规范护理操作,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可能性。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提高产妇和家属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产妇护理质量的作用,可以提升母婴护理整体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衍俊.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9):121-122.

[2]李璐.浅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8):0106-0107.

[3]王双.关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3):0145-0145.

[4]阮爱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0(10):0137-0138.

[5]李春晓.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对改善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