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作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作用观察

王玖蓉

成都市新津区血吸虫病防治站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针刺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12月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的前后的医务人员抽取其中43名纳入研究,观察比较培训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院感培训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院感培训前低(P<0.05)。结论:强化院感知识培训能够有效预防针刺伤,值得借鉴。

【关键词】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针刺伤

临床医务人员每天频繁接触尖锐的医疗用品,易因为职业暴露而引起针刺伤事件,甚至诱发感染性疾病,危及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观察对比了院感知识培训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2月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的前后的43名医务人员纳入本次研究,其中13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范围24-53岁,均龄(36.51±4.82)岁;19名临床医师(技师)、24名护理人员;8例中专,20例专科、15例本科及以上。培训前后医务人员的性别、均龄、职业、学历等一般资料检验结果P>0.05,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包括(1)知识学习。在全院内开展专题讲座,向所有医务人员科普针刺伤的正确预防措施,从而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能够自觉规范操作,约束不良行为;完善健全尖锐医疗物品的应用规范;强调针刺伤高危环节的操作规程[1]。同时,向医务人员科普医疗垃圾的处理流程、分类流程,强化学习如何使用防护用品,处理患者体液以及血液过程中正确佩戴护目镜、防护衣、手套、口罩等,避免血源性疾病传播。特别是上岗前,应当对医务人员加强院感教育培训,使其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从而不断增强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2)预防策略。使用尖锐医疗物品的任一环节都有可能会发生针刺伤,为了避免意外,需要医务人员提前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医疗操作环境,保证光线充足,为不同类型的尖锐医疗物品提供专门的保护装置;医务人员使用尖锐的医疗物品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禁止“复帽”,不允许用手直接分离尖锐物品,尽可能通过镊子或钳夹等辅助物品分离尖锐物品,避免意外造成针刺伤[3]。为躁动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或留置静脉导管等操作时,需要2-3人协作,必要时对躁动的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手术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传递刀具、针管等物品时,尽量避免徒手接触;应用后的针头禁止与其他垃圾混淆,应当丢入专用垃圾桶内。不论何种情况,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禁止传递给其他人。全程操作都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处理,养成良好习惯。装尖锐物品的盒子上必须贴上“危险”标志,可重复利用的尖锐物品,使用后立即放回盒子里,每个盛装尖锐物品的盒子不可过满[4]。(3)对症处理。若医务人员不小心被针刺伤后,立即对刺伤的部位进行挤压,摒弃部分被污染的血液,以免加重污染程度。可用肥皂液或者自来水对局部伤口进行冲洗,再用碘伏清洁消毒伤口。同时,还要注意暴露源有无HIV感染等,并立即向上级反馈,认真填写不良事件反馈报告;被针刺伤后,立即进行血液检查,明确有无感染,若检查结果发现感染,立即使用抗阻断药物,给予免疫球蛋白肌注[5]。构建个人院感档案,详细记录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工作经历、受伤经过、后续处理等信息,以便于定期随访、反馈。(4)对护理人员加强心理宣教。被针刺伤后,部分护理人员担心传染,心理负担较重,甚至过度焦虑、惶恐,不利于临床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当针对此部分护理人员开设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及时有效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增强其信心,并积极主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预防补救[6]。(5)将所有临床患者视为潜在感染者,嘱咐护理人员接触面对患者排泄物、体液以及血液时,必须全程佩戴防用具,注意隔离,做好自我安全保护,预防血源性疾病、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扩散;重视双向防护,不仅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播给临床医护人员,还要预防疾病从临床医护人员传播给患者。(6)强调手卫生。手卫生是严控传染病以及医院感染最便捷、最简单、最重要的一种措施。日常护理工作中,嘱咐护理人员做好手部清洁卫生工作,与患者接触前后及时使用免洗手消毒液,以抑制细菌增殖、迁移[7]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发生针刺伤的例数,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例数/总例数的比率。

1.4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SPSS22.0医学软件统计两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并给予x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结果用P值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于院感培训前,院感培训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更低,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对比

小组

病例数

针刺伤例数

占比

院感培训后

43

1

2.33%

院感培训前

43

9

20.93%

x2

-

8.146

P

-

<0.05

3讨论

针刺伤是临床常见的锐器伤害性事件,同时也是血源性疾病广泛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护理人员,每天与尖锐的医疗物品接触时间长,更容易引起针刺伤,针刺伤严重危及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导致其心理负担加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加强院感培训,积极预防针刺伤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院感培训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2.33%,低于院感培训前20.93%(P<0.05)。说明院感培训有助于医务人员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预防针刺伤的发生。通过院感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了解,掌握了针刺伤的正确处理办法,从而约束了医务人员操作行为,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加强院感知识培训能够进一步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可可,杨文伟,李春燕,等.医务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 30(10):5.

[2]张兵.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现状[J].上海护理, 2017, 17(8).

[3]陈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J].医药前沿, 2019, 9(20):1.

[4]吴喜丽,吴旭丽,李叶戌子.2714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8, 18(4):5.

[5]田秋雷.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预防原则[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9(1):2.

[6]袁文菊,孙立庚,王智.2018年某市区16家医院女性医务人员针刺伤状况和抑郁状况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9, 37(6):3.

[7]丁雪,仪伟,朱文静.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 v.25(0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