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长视域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3

职业成长视域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研究

李联卫[1],王一臣[2]

淄博职业学院,淄博 255300

摘要: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任职学校,由学校发起和组织,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能够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帮助教师成长。根据教师职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并有效实施教师校本培训,将激发职业院校教师的内在成长动力,发挥教师培训的最大功效,有力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成长;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其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保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职业院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创立教育品牌,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品德修养好、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实践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教师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也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构建并实施基于教师职业成长的职业院校校本培训体系,是激励教师成长、提高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将有力促进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教师职业成长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教师缺乏内在成长动力,制约着职业院校教师发展

1.职业特点导致教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属于相对封闭、超稳定的职业,处于一种相对分散、独立、个性化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很多教师习惯松散和定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大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而且很多教师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还未完成从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只经历短暂岗前培训便开始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庞杂的行政事务。

2.学生素质多元化增强教师的职业挫败感。职业院校学生入学门槛不断降低,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突出表现就是学习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等。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对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实施构成了巨大挑战,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富有经验的教师有时都难以应付,年轻教师更是经常束手无策。

3.学校评价体系失之偏颇导致忽视职业成长。目前,职业院校对教师实行的是功利化和量化的综合评价机制,主要从教学、科研、学生导师、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这些评价指标是教师工作的指挥棒,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路标。关键问题是,科研和成果类项目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占有最重要的份量,真正的教学育人由于很难量化反而成为软指标。同时,学生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学生评价的主观性也会影响教师的尊严感和职业成长。

(二)重视教师职业成长,能够激发教师内在的成长动力

1.职业院校是教师成长的场所。当前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种种问题使教师内在的成长动力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发展。应该认识到,教师也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学校应成为教师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学校不能只关注并考核教师目前的工作任务和实际业绩,而应着眼教师的未来,要关心教师成长和发展,为教师创造有利于自我成长的优良环境。

2.教师职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是自主性。教师成长应是基于本人的内在需求,其机制在于自主性。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往往使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成长的主动性。职业院校要从教师的需求和情感特点等方面采取激励教师成长的具体措施,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使教师认识到主动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督促教师不断改变和超越自我。

3.教师职业成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成长,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包括师德水平的提升、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行为的调整、教育思维的转换等等。而总体上,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 即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不同阶段的教师成长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二、校本培训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助推器

(一)传统师资培训的主要问题

职业院校传统师资培训形式包括学历提升、岗前培训、专题培训、教师国内外访学、挂职锻炼、企业实践等,大多是通过培训机构或校外教师培训基地实施,成本较高、效果不佳,缺乏对教师职业成长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能较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也不能较好地适应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

1.培训工作缺乏规范的指导体系,缺少针对不同的培训群体、实施不同培训内容、培训计划的培训模式。有些师资培训计划和规章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师资培训工作,但距离建立系统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

2.培训内容多集中于职称培训、基础素质培训(如岗前培训等)、学历进修等,而专业进修培训、教学水平培训、学术培训、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等则相对较弱,有些培训内容开展的不够扎实。

3.培训方式不能适应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目前的教师培训方式以满足多数人统一培训要求而设计,讲究培训规模和效益。这不符合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也束缚了培训方式多样化的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点

校本培训基于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化特点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结合教师职业成长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与实施,将极大提高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培训理念与继续教育模式,应该而且能够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中得以实施,以此推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

1.校本培训的发展。校本培训是校本(school-based)思想的产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倡导的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运动。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英、美等国都大规模开始实施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并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上强调了教师校本培训的价值,提出了教师必须通过有适当监督的校内实践经验而获得教学技能。在我国,校本培训真正兴起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目前,校本培训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但职业院校的教师校本培训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校本培训的内涵。事实上,许多职业院校的某些做法,已属于校本培训的范畴,只是缺乏系统的研究与规划。校本培训比较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任务重、培训经费短缺等实际情况,能够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989年欧洲教育协会对校本培训界定为: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我国教育界一般认为,校本培训是旨在形成学校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立足于教师任职学校,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以教师互教互学为基本形式,校内教师在职在岗的培训活动。

3.校本培训的特征。第一,校本培训应遵循教师职业成长规律。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面向本校教师的培训活动。第二,校本培训能够实现个性化与灵活性。校本培训能够做到内容个性化、形式灵活多样、师资整合共享,从而使校本培训更加贴近职业院校发展和教师成长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三,校本培训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由学校统一规划设计,增强了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确保教师个人的职业成长与学校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并照顾到不同成长阶段的每一位教师。

三、构建基于教师职业成长全阶段的职业院校校本培训体系

(一)构建五级进阶校本培训模式,贯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周期

按照“新任教师—胜任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行业领军人才”五个阶段,构建以全周期、进阶式为特点的职业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新模式,根据教师所处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分类分层次设置校本培训重点,关注教师可持续发展。在新任教师阶段,把师德师风放在首位,聚焦专业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等双师型教师基本素质,同时根据专任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等三类教师的不同岗位特点开设定制化课程。胜任教师阶段完成职业院校教师角色的最终建立,教师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圆满履行工作职责。在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阶段,梯次递进,重点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技术、课程改革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培育新教师能力等。行业领军人才阶段,在专业带头人中遴选培养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并使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行业领军人才成为能够传帮带的种子名师,发挥其在校本培训中的关键作用,形成教师队伍发展闭环。

(二)聚焦六大核心职业能力,加强校本培训体系系统化设计

面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在职业院校校本培训中聚焦教师师德践行能力、综合育人能力、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等六种能力提升,全面加强校本培训体系系统化设计。一是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在培训中引导教师将师德修养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师德践行能力提升。二是强调综合育人能力,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立德树人职责,有力促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弘扬。三是增强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校内外平台,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开发与建设、教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专项培训。四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校本培训持续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创新团队建设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五是培养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关课程,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意识,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

(三)建设支持保障体系,推动校本培训可持续发展

在制度建设方面,职业院校应首先厘定符合本校发展目标的培训标准体系,明确教师校本培训实行校长负责制,完善配套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升培训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建立与教师分类培训相互衔接的岗位分类管理规范,为教师探索更加适合自身特长的职业发展路径奠定基础。在平台建设方面,加强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满足校本培训中教师个性化、进阶培训需求。同时对接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等校外平台建设,组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在培训团队建设方面,全方位吸纳各行业优秀人才,遴选具有深厚职业教育理论功底、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并掌握先进培训方法的领导干部、教学名师、技术人才、业界精英,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

(四)健全校本培训优化调整机制,提升培训治理效能

职业院校校本培训强调构建全流程管理机制,形成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师资研讨、课程设置、班级管理、课程实施、培训考核、成果汇报等环节组成的培训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配套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量化参与培训教师的受益程度、培训目标实现程度等,为培训流程动态优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最终提升培训治理效能,推动校本培训高质量发展。以笔者所在的淄博职业学院校本培训为例,学校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线上平台,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校本培训课程状态跟踪和过程管控,并于培训当天及培训后一年两次开展调研,收集受训人员实时反馈,进行能力提升对比评价,以此为依据优化调整校本培训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培训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在2020、2021及2023年淄博职业学院新任教师校本培训中,参与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满足了自己需求的比例分别为97.14%、97.74%和98.56%,呈逐年增长状态。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构建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校本培训体系,对于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应从关注教师职业成长的角度,充分了解教师发展的需求,将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成长目标有机融合,构建务实高效的校本培训体系,包括符合教师职业成长规律的五级进阶培训模式、满足双师型教师发展需求的能力体系有效的支持保障措施以及基于质量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机制。科学的职业院校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将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保障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华金.2010.成长阶段视角下多层次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探索,(7),114115.

2.付八军.2009.教师校本培训研究述评.井冈山学院学报,(3),114117.

3.李永生.2003.国内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的综述.中小学教师培训,(6),5860.

4.张建平.2006.论教师专业成长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教育与职业,(12),54-56.

5.杨百梅.2010.高职教师职业成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中国教育报,03-24.

通讯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506号淄博职业学院北校区,255300

邮箱:275762348@qq.com,手机:13969350589。

1


[1] 李联卫(1969-),男,山东昌邑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物流管理。

[2] 王一臣(1995-),女,山东淄博人,助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人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