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资源的案例式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基于乡土资源的案例式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为例

陈俊琴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乡土资源中入手,挖掘其与地理课程的联系,将乡土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感悟家乡。本文以“福建人口迁移史”这个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进行案例式教学设计。

关键词:乡土资源;案例式教学法;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和实施,号召中学地理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求多种教学模式,以培育符合课标要求的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1],实现这一要求的路径是中学地理教师面临的挑战,需要中学地理教师探求的。

利用乡土资源来进行教学,更易于学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提升理性认识。从时间跨度上看,福建省是一个具代表性的移民地区,从古时的南蛮之地到如今的日新月异,前后经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事件,对福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选取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以“福建人口迁移史”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1.课标解读:

本节课在课标中的要求是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这节课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有别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选取与同学们紧密联系的案例来分析。

  1. 教学目标

①能清晰表达人口迁移概念,归纳总结人口迁移三个特点,学会运用三个特点来判断某种人口流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②根据材料呈现福建省人口迁移现象,判断哪种因素改变此类现象。

③运用推拉理论解释福建省人口迁移原因,说明对迁入地与迁出地影响。

  1. 教学重难

教学重难点:人口迁移概念,影响人口迁移因素;人口“推—拉力理论”的原理与人口迁移影响

  1.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

  1.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学生家乡以及去过城市,指导学生运用地图慧软件制作成足迹地图,课上播放。

  1.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制作完成的学生足迹地图视频。请两位同学来讲述她的轨迹动图。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人口迁移的概念,初步判断该同学的哪些足迹属于人口迁移。

设计意图:课前的足迹地图制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课上讲解轨迹动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概念理解

教师活动:【展示】人口迁移的概念

【讲授】首先是人口在空间上发生移动,以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作为判断依据;其次,人口迁移是一种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居住行为,通常以一年以上作为标准;第三,居住地一定要发生变更。

【提问】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后,让我们对之前的答案做判断

学生活动:重新判断思考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概念是把握本质属性的关键。

第三部分:情景导入福建省的人口迁移

教师活动:【过渡】从一个大时间跨度的角度来看,我们福建是一个具代表性的移民省份,大家有没有从生活中哪些方面注意到呢?

【展示】福建房屋上的牌匾如颍水流芳(陈氏),九牧传芳(林氏)、江夏流芳(黄氏)

【提问1】这些房屋上的牌匾代表着什么,又为何存在?

【提问2】那上述的几个姓氏是从何地迁移过来的?

【讲授】为什么福建处于南方地区,却存留有北方与中原的影子呢?其实这和移民有很大的关系。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福建的人口迁移史,探讨影响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回答1】代表着一个姓氏的传承,纪念故地。

【回答2】河南颍川、河南卫辉、湖北武汉江夏区

设计意图:以福建常见牌匾为切入口,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福建人口迁移史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了解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部分: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教师活动:【分组讨论】将福建人口迁移史分为了古代、近现代两个阶段。请大家分小组分别探讨两个历史阶段的材料,积极思考材料中的问题,探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阶段特点,请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通过福建人口迁移史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古代

事件一:公元308年,五胡乱华,中原动乱,有一大部分士族大家纷纷南下,百姓也跟着千里入闽。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事件二:明清时代特别是明嘉靖万历以来,在福建等地出现了人口流动的一种新的社会动向,福建人民逐渐认识到“地狭则无田以自食,而人众则射利之途愈广”,于是纷出谋利,“什五游食在外。”

【展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

【提问1】前两个事件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提问2】以小见大:结合前两个事件和中国古代主要人口迁徙图,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近现代以来

事件一:近现代福建人口的国际迁移以大规模的契约华工出国为主要特点,大批的契约华工被贩卖到东南亚及世界其它国家或地区[3]

事件二:福建省各地远赴云贵川展开专项招工。据统计,有近60万贵州籍务工人员在福建省,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地。

【提问】根据以上资料,归纳近现代福建人口迁徙的影响因素、迁移特点和迁移流向

学生活动:根据分小组来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福建人口迁移史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

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第五部分:推拉理论

教师活动:【讲授】从不同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福建省人口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既有迁入又有迁出,当一个人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甲地肯定有一种或多种消极的因素将人往外推,而乙地肯定有一种或多种有利的因素将人拉过来,这就是解释人口迁移原因的“推—拉力理论”。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推拉理论。

第六部分: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师活动:【探究】下南洋对福建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从迁入地与迁出地分析)

【材料一】在移民的过程中,前往南洋的福建人把传统文化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如东南亚一些地区在20世纪末仍然保留着中式婚礼;闽茶与春卷在印尼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迁移到东南亚的福建人大规模回迁后,带回了当地的特色如沙茶酱,南洋楼建筑等。

【材料二】以闽粤为主体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对当地的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从事商业活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构建起中国与海外贸易的网络,并为当地政府所倚重,成为东南亚诸国经济贸易的支撑;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华人从事手工业、种植业和渔业,是东南亚国家持续发展的人口支持。

【提问】归纳下南洋对福建和东南亚的影响,除了上述材料展示的,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请补充。

学生活动:进行归纳总结,构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学生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角度分别探究人口迁移的影响,促进思维的建构。

第七部分:课堂总结

教师学生活动:与教师一起复习总结本节课要点

设计意图:构建思维结构图,总结要点,突出重点。

三、总结与反思

要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围绕“福建迁移史”的乡土地理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导向下的学习探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国宏.福建人口国际迁移的动因探析[J].中国人口科学,1989(04):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