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睡眠质量所发挥的作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睡眠质量所发挥的作用评价

杨丽达

(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仙岳医院,福建省精神医学中心,福建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福建省厦门市   361012)

[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促进其睡眠质量改善和提升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76例焦虑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时间段为2022年4月-2023年5月,对照组(n=38)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8)患者同时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不但能够改善其睡眠质量,还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对于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及情绪状态均可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睡眠质量;焦虑情绪;抑郁情绪

    焦虑症为临床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抑郁等不良情绪,受疾病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下降,长期睡眠不佳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导致焦虑症加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1]。本研究将焦虑症患者76例纳入至研究范围,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5月,分析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改善其睡眠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6例焦虑症患者,分组工具为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38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1:17,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年龄平均值为(48.56±5.07)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8,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年龄平均值为(49.18±5.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且患者有明确焦虑症状;②患者神志、意识均正常,生命体征稳定;③能够配合完成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调查。

排除标准:①由于重度器质性疾病而导致的继发性焦虑者;②伴重度精神疾病者;③既往接受过抗焦虑药物治疗者;④合并神经衰弱或者恐惧症、强迫症等精神病症者;⑤存在沟通障碍、交流障碍或者表达障碍、理解障碍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病情讲解、生活指导。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引导患者合理宣泄内心不良情绪,了解其出现焦虑情绪的症结,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该应用自身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性的讲解,避免使用专业且晦涩的词语。护理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同理心,为患者提供微笑服务,鼓励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和内心情感,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其心理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1)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睡眠质量评估工具,最高分为21分,以7分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的界值,得分越高则说明睡眠障碍越严重。

(2)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情绪状态评估工具,界值分别为50分、55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焦虑情绪或者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正态分布资料以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通过(±s)、n(%),分别实施t检验、χ²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睡眠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分,±s)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8)

12.01±2.47

7.14±1.59

观察组(n=38)

12.03±2.44

5.52±1.55

t

0.036

4.497

P

0.972

<0.001

2.2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对比

    干预前两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分,±s)

分组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8)

54.26±5.25

47.58±7.59

50.39±5.17

47.36±5.14

观察组(n=38)

55.01±5.30

42.01±7.33

50.34±5.09

42.28±5.10

t

0.620

3.254

0.042

4.325

P

0.537

0.002

0.966

<0.001

3讨论

焦虑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如用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自我调节等,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机体出现内分泌异常并造成神经递质失衡,容易诱发焦虑症状,不但会患者身心健康受损,还会干扰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焦虑症可导致患者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对其睡眠质量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睡眠质量,使恶性循环得到阻断[2]

此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PSQI得分低于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心理护理更加注重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在基于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手段的情况下使患者的负面情绪获得缓解,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至最佳心理状态,减轻和稳定其焦虑情绪,使不良情绪对睡眠质量得到减轻,进而可减轻其睡眠障碍并提升其睡眠质量[3]

综上所述,焦虑症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可促进其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厉惠,辛友联,徐芳.探讨焦虑症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管理理念的措施和成效[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4):6-7,10.

[2]姚致巍.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2,28(4):79-80.

[3]曾文娟,严菊俏,张瑞平.心理护理加亲情护理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