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知识“药”知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1

安全用药知识“药”知道

谷元澄

内江市市中区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099

安全用药就是患者要根据个人的基因情况、病情、自身体质、家族遗传病史以及药物的主要组成成分等做全面而系统的检测,科学准确选择药物真正能够做到结合自身发生的症状安全地使用药物要使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适当的药用剂量以及恰当的时间准确地服用药。在服用药物之前要注意该药物的一些禁忌、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安全、合理、效、经济实惠用药了。

安全用药知识

(1)没有明确的注明药物的生产批号属于劣质药品,一定要谨慎服用。

(2)药物的包装是必须按照规定的印有或者是有标签书的,如果没有,要谨慎使用。

(3)药品的包装盒上有OTC标志的是非处方药。包装盒上如果印有正方形的红底白字“外”字标示的是不能内服的而是外用的。

(4)如果是以非药品或者是用其他药品去冒充此类药品的是假药,一定要认真辨别。

注意在使用碘酒消毒后的外伤口是不能涂抹红药水的。

(5)碘酒和红药水这两种药物都是比较常用来处理明显伤口的消毒类药物,但是这两种药物不能同时使用,若是同时使用两种药物的话,可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这两种药物一起使用就可能会生成碘化汞这种化学物质,而产生的这种化学物质是有剧烈毒性的,误食或者是伤口同时接触之后,可能会出现死亡的现象的发生。

(6)在扭伤后第一时间采取冰敷的方式进行镇痛消肿,一般情况下,在刚扭伤的状况下是不太能感受到明显的疼痛的,都是在几秒后会有剧烈的软组织的挫伤疼痛,在扭伤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后可以采取热敷法的方式帮助患处能够尽快恢复,热敷法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扭伤后不能立即使用膏药,因为刚扭伤时,受到损伤的软组织正在处在快速水肿的状态,并且肿胀的程度会逐渐地加重,大多数的膏药都有着活血化瘀的作用,此时使用的话,会使肿胀更加严重,而贴膏药的最佳时机就是在伤患处逐渐稳定后再进行贴膏药治疗。

(7)有些需要口服的药剂,嚼碎或掰开之后服用,不仅是达不到应该有的疗效,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能会有中毒现象,例如:对口腔或者是对胃黏膜有较强刺激的药物,口服的时候需要整片吞下,不可以嚼碎,防止出现药粉残留在口腔内的现象,这会导致口腔出现溃烂;还有一些药剂如果嚼碎对黏膜会有较强的刺激,最好是可以整片吞下,切忌在服药前2小时不要服用关于乳汁、牛奶等食物。还有含有肠溶制剂的药物,药物的外边含有肠溶衣的保护,在胃液中有长达小时是不会发生溶解的现象,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其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还有具缓释、控释这类剂型主要是为了能够控制和延缓药物的释放,满足需要,如果嚼碎或掰开之服用,就会破坏药物的特殊结构,便会更加无法体现它本身的作用,不仅会改变其本身的疗效,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8用水服药时水喝多还是喝少是很有讲究的对于哪些药物在服用后应该多喝水,哪些在服用后应该少喝水甚至是不喝水,大多数的人是弄不清楚的。像一般的需要口服剂型,常常只用服用150毫升左右的水就可以了。如果服用太多的水就会稀释掉胃液,加速了胃内的排空,从而不利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药物,为了减轻其中所含的毒性,减少对身体器官的损伤,有要求在服用该药物后每天都必须喝水达到2000毫升以上,以冲洗干净尿道,稀释掉尿液,降低在尿液中盐类的浓度以及尿盐沉淀的概率。还有一些药物在服用后,需要少量饮水甚至短时间内不能饮水,否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药效;比如复方甘草合剂、川贝止咳露、止咳糖浆等等这些镇咳的药,服用后也不能立马喝水,会影响药效,不利于止咳。
9抗菌药和消炎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消炎药主要是指能够抑制因为炎症因子的生成的药物,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使缓解炎症的症状。而具有杀菌或者是抑制菌类活性的药物才是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各类抗生素,抗菌药物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炎症,而是主要针对一些引起炎症的细菌或是真菌,想要发挥抑制细菌或者杀死细菌的作用,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影响细胞膜等等方法达到最终目的。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用药时需注意的地方,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既有治病的功效,但使用不恰当时又可能致病;既可以拯救生命,也可能危害到生命。患者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不能仅凭自我感觉或者是某一个症状就随意地用药,比如许多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那就是发烧、头痛,不可以只是简单地服用一些止痛或者是能够退烧的药物,最好是去医院进行就诊,确认是因为什么而引发的发热,头痛,对症下药,而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规定剂量,科学合理地用药,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减少乱用药,不安全用药的情况。除此之外患者还要了解一些药物的性质、特点、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最好是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曾经造成过敏反应的药物。无论是患有何种病,出现何种症状,一定要谨慎用药,减少可能对身体有损害的现象,保护机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