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探究区,“玩”中生长大智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构建数学探究区,“玩”中生长大智慧

周丽瑛

宜兴市大浦幼儿园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玩”中释放天性、发展主体性。本文作者以幼儿为本,以数学探究游戏区为研究领域,倡导:以幼儿需求为先,因地制宜地创建数学区;以幼儿探究为本,差可人意地提供材料;以幼儿发展为重,恰到好处地跟进指导。进而,幼儿能不断提升数学能力、拓展逻辑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多种情感的满足。

【关键词】数学区探究“玩”中大智慧

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途径,而区域游戏相对更为集中、时间更为充足、实效更为明显,所以区域游戏的创设尤为重要。数学区的布置与创设,有赖于材料合理投放和适时指导,应道幼儿从数学体验中动手动脑,增长知识经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知道材料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指导和推动也不会面面俱到,要强调数学探究的目标和幼儿个别化实际需求,需要努力为其营造具有游戏精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数学游戏氛围,让幼儿在“玩”中播下积极探究的种子。

一、幼儿需求为先,因地制宜地创建数学区

(一)区域划分合理,布局恰当

1.场地设置。数学区为学习性游戏区,一般设置在教室的安静区域内,满足小组游戏的面积要容纳5-8人。在布置区域时,要整合考虑提供光源、水源和电源,便于多元化的游戏设备和材料的运用。

2.分类标识。数学区应做小区域的划分,例如材料区、展示区、工具区等,起到指向性作用。数学区应提供与每个数学标准相关的各种数学游戏,置物架上要为每件物品贴明标签,做好图标,帮助幼儿区分,更便于其取放。

3.墙面空间。数学区的墙面有别于其他区域,可创设布告栏——用于问题提出、主题专题宣告、幼儿想法的展示等;展示栏——关于数学探究的操作方法、说明示意图、探究后的记录图表等;操作栏——实物操作的立体游戏区,例如钟面、几何图形拼贴、空间方位等等,直观且便于讨论和思考,同时增强数学探究的趣味性。

(二)材料呈操作性,突出主题

幼儿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故数学区的材料,首先要具有操作性:以能便于幼儿操作为先,不需要过多考虑美观、数量多、内容丰富等因素,应重在激发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意识;其次要保证安全性,这也是提供材料的基础条件,避免有尖角、尖刺、缺角缺保护、不卫生不干净的材料;再有要经济实用,可借用集体活动后的教具和学具,提供一些玩具小实物、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生活材料等,贴近幼儿生活,更能激发她们参与探索的兴趣。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在一个课程主题下有相关进阶性的内容,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来投放相关游戏材料,例如“测量”,平面的长度测量——立体的长高宽测量——大小、重量、容量、时间的测量,从材料、工具、表征,都为幼儿测量技能的发展呈阶梯型助推。

二、幼儿探究为本,差可人意地提供材料

  1. 科学性原则。

幼儿园数学内容强调科学逻辑,具有规范的概念,部分内容是有固定答案的,教师提供材料要考虑周详,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给予正确的数概念、数知识,避免给幼儿错误的引导[[1]]

  1. 教育性原则。

积极改变传统的机械式数学活动,在创设数学游戏时,要注重逻辑思维、创造运用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如:认识数字“5”,运用绘本故事创设情景《好饿的小蛇》,模板为小蛇,玩法1——提供数量为5的“食物”,进行喂食游戏,感受5的数量,练习“1-5”的唱数;玩法2——“1-5”数量的食物图卡,多次更换小蛇身上的数卡,进行匹配游戏;玩法3——用小蛇拼出数字“5”的造型,掌握书写“5”的笔画和形状等等。材料投放要兼顾形象生动、色彩适宜,积极调到幼儿多种感官,寓教于乐。

  1. 层次性原则。

为满足不同幼儿对操作材料的需求,教师要考虑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就材料本身数量不宜过多过杂,同时也要体现多样。每位幼儿都有自身的独特认知能力和探究方法,要以适宜的材料为幼儿操作提供支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心智特点。如测量游戏“弯弯绕绕的路”,操作板根据大小尺寸、路线长短和弯度、障碍物的差别等多个层次;测量工具差别有实物类(毛线、麻绳、毛根等),工具类(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幼儿根据自己能力和操作水平,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进而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1. 生活化原则。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曾提出“越是儿童熟悉和需要的内容,她们主动性和积极性越大”这样的观点,所以提供生活化的数学操作材料,会让幼儿的游戏质量事半功倍。材料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生活材料、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等等。如用完的水彩笔——分类、比较、排序等游戏;各种石块——称重、数数、计数等游戏;瓶子、碗筷勺等——对应游戏;各种盒子——几何游戏……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对常见的生活性材料进行深入挖掘,作为数学探究的不竭资源。

三、幼儿发展为重,恰到好处地跟进指导

  1. 把握数学语言,激发幼儿探索

为了支持幼儿游戏,教师会与幼儿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数学讨论,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数学语言,有指向性词语(上面、下面、远处、近处……)、形状名称、数学名词(等于、合成、分成、单数、双数……)等[[2]]。教师注重平时数学游戏中的数学语言的讲述,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更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进行与操作的链接,进而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1. 利用数学问题,鼓励幼儿探寻

在数学游戏中,幼儿就材料、玩法、发现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要立即揭晓结果性答案,而应以开放性的言行来引导,如:请你看看、试试、说说、想想;你的发现;你是怎么玩的;问问同伴,你们商量一下怎么办……帮助幼儿跳出现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识,进而促进他们对事物的重建和理解。问题的提出和有效解决,可以提升幼儿的逻辑推理和深入思考,教师如一味地直接给与示范、揭示结果,就会停滞幼儿学习品质和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时,有别于其他领域游戏,首先要理解问题,剖析这个问题是否是幼儿缺失的数学概念或者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支持,因为单靠幼儿已有经验是无法解决的。其次,要有计划地解决问题,数学是系统和关联的,有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有可能不会进入下阶段的游戏探索,例如按样接画,如果幼儿没有掌握一一规律,就无法开展一二、二二、一二三等规律的游戏。再有,游戏的问题的执行,有的幼儿遇到问题不愿表达和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技巧性地引导,找到适合他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幼儿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尝试解决,并保持兴趣和积极投入的状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尝试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

  1. 评估数学故事,助推幼儿探究

一日生活中会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内容,这些也是数学学习故事的素材,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哇”时刻,看懂游戏、评价游戏,记录和分析幼儿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情感,进而判断他们的进步与游戏需求。教师可以借用白描记录、表格清单记录、访谈标注记录等多种方法,同时帮助自己反思教育效果和游戏价值等。

数学区域材料的投放和跟进指导,对教师而言,要明确数学探究主题,科学合理地提供材料,及时调整和优化材料结构,保护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适时给予指导和引领,相信幼儿的数学能力、思维拓展和多方层面都能呈阶梯式上升。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