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育人-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树德育人-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朱金燕

浙江省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小学 325112

摘要: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决定了德育在语文学科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有些忽视,由于语文学科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小学时期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应适当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应试技能,而对德育的渗透却不够重视[1]。一些教师认为德育应该由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教育,导致了德育与语文教学分离。这种观念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甚至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产生距离感,学生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高。

(二)教材德育内容利用较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很多,对渗透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讲解,德育渗透意识淡薄,不主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只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局限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不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原则

(一)潜移默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已引起教育部门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不能将其作为另外一门课来看待,而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首先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实现更佳的渗透效果;否则如果一味增加课时或者课程,将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大大增加,为学生身心成长带来严重阻碍。

(二)知识与情感交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教授课堂知识之外,更要让小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情以及思想,注意知识与情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小学生思想境界

(三)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为确保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其中,不会显得过于突兀,需要遵循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相结合的原则,自然衔接与渗透,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是语文课的重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会受到相应的熏陶。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利用权威使学生服从,不能一味地只是向学生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思想。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文章的思想,并受到感染和熏陶,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

例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使德育教育的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不能让学生感到困惑。除了课内阅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期都要读一些课外的书籍,这些课外书籍都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对学生的德育熏陶非常有帮助。学生读的过程,就被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了,文学修养及写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教师平时多提倡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读相应的名著,这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高,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只有表达学生内心真正想说的话,学生才能感到“有话说”。因此,在写作指导中,教师用实际生活才能激起学生说的“欲望”,作文才能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乐园。例如,一位教师在妇女节时号召学生回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形式不限,字数不限。第二天同学们交上来的作品很丰富,有的帮母亲扫地,有的帮母亲买东西,有的帮母亲洗衣服,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这样的亲身实践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写日记和写周记等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契机。日记是写学生的心理话,学生在日记中反思错误或者赞美一些正能量的事例,是学生对道德认知的内化过程。整个写作的过程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更能促进学生德育的内化,使品德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教师要发掘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自己想说的话”,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肯定学生的创造力,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写作的自信,这就将德育渗透很好的融入了作文教学中。

(三)在口语交际中进行德育渗透

口语表达能力与日常交流密切相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唤醒学生过去的经验和情感,或者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口语交际情境与交流的机会,在价值判断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学会文明与人交流。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日常用语,引导学生将口语交际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课堂脱离实际。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共情心的培养也应成为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部分。共情心又叫同理心,是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共情心理要求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共情水平。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观点,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受到感染,更容易明白“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口语交际过程中进行的角色互换,就是一种换位思考,是培养学生对他人共情心理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学生多进行角色互换,促进学生的换位思考,提高共情能力。

(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活动是语文学习的又一有效场所,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要通过实践去体会。语文教学的效果,也要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多举行一些课外活动,并将德育的思想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受到德育的影响。例如,举办演讲比赛,诗朗诵活动,手抄报及作品展览活动,社会实践等,都能够既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思想文化的熏陶。

在课外活动主题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贴近学生生活。比如宣扬爱国主义思想时,教师鼓励学生搜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风俗、工艺品等的资料,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在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直接说服,而是采取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道理。在设计的游戏中学生必须互相帮助才能完成游戏任务,这样,学生便通过游戏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获得了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系着小学生身心发展,这就要求教育部门以及语文教师要对德育教育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合理的方式自然融入日常教学,认真筛选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彰显出语文教学的情感与审美观,在此基础上让小学生拥有审美意识,在道德素养方面不断完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雷雯雯.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读与写,2020,17(35):55.

[2]李莉.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神州,2020,(27):84.

[3]张艳玲.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79):45-46.

[4]林赛花.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正确融入德育教育[J].读与写,2020,17(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