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付勇

贵州省盘州市第七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基础概念、基础方法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等。而课堂练习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和各项能力的强化训练。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练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前设置有效的课堂练习,确保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练习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运用分析

引言

数学是基础类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尤其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抽象难懂,学生理解起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即使每天进行很多时间的习题练习,也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有效课堂练习的教学思想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只有在课堂上开展科学有效的习题练习,才能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掌握数学解法。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明确有效课堂练习的运用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具体的运用策略,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在新课程改革视角下教授高中数学知识时,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转换能力、空间思维以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具备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以数学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回归实际生活作为教学的终点。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花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二是重视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要使用基本数学技能解决问题,学生不仅需要牢牢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通过分析数学问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三是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一般是指学生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或方法,去探索未知数学领域,进而得到数学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往往难度较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中数学练习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学习质量不高的现实情况分析来看,练习课形式的单一性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兴趣的激发。学好数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是学科的特点所在,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数学练习还是以纸质作业为主,主要训练学生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基础这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就导致学生间的差距无法很好的缩小,而对于一些渴望探索,提高的学生而言也缺乏更多的锻炼机会。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没能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练习题的针对性作用无法发挥出来。练习课形式单一化的现象制约了学生的兴趣,无法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一)课堂练习要提高趣味性

创设情境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便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对学生非常重要。高中阶段的数学难度高于初中阶段。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从趣味性角度出发,引导并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教学。例如,一件商品一般会在刚开始销售时价格较高,随着销售时间的延长,商品价格也会下降,甚至会有很大的折扣,反过来思考也就是最初的价格是降价后价格的多少倍。对于“倍”,学生自然会想到乘法,而乘法的本质就是加法的另一种。同样,角与角之间也存在倍数关系,如180°是90°的2倍,90°是45°的2倍,2α是α的2倍。任何一个角都有对应的三角函数值,那么如何计算2α的三角函数值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加法的角度转化2α,回顾两角和、两角差的正切、正弦以及余弦公式,借此推导2α的正切、正弦以及余弦公式。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素材设计情境,以提高课堂练习的趣味性,进而提升课堂练习的应用价。

(二)结合练习课要求,精准化练习目标

基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学习不仅仅需要清晰的概念,更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能力。所以,从培养有本领的新时代学生要求来看,要体现练习课设计的精准性,仍然要从课程目标上着手。在课程设计的重点上,着重于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应用、多思考。比如,在练习课程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熟悉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环境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意愿。通过深入解析新课程标准、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在课程设计目标上以素养培育为导向,从情感上、态度上、能力上,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启发。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准实施教学方案,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质增效,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结束语

有效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极高,不仅科学安排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利用率,为学生课后练习提升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逻辑思维,对数学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研究有效课堂练习的运用策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重视练习过程,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分层教学,以此实现有效课堂练习应用价值与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天云.有效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10):165.

[2]姜亚琴.练习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6):23.

[3]尹朔.有效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