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地表水污染应急监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突发环境事件地表水污染应急监测探讨

刘征1  ,赵品一1 ,于梦1 ,单晓娜2

  摘要: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不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对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突然水污染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扩大化、事件起因复杂化,这对应急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完善现有监测体系,确保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明确污染物来源、种类、浓度等信息,为污染治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成为应急监测人员亟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应急监测

引言:市场经济环境中,地表水污染作为突发环境事件比较常见。结合突发环境事件实际情况,展开科学合理的应急监测,能够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的状况,对于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有重要作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具有紧急性和突然性的特征,无法正确把握污染物及污染程度。污染事故的类型不同,其应急应对方式存在差异,所制定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案也有所不同。不过,从整体来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具有一定规律性。就目前突发环境事件地表水污染现状来看,结合突发环境事件情况,构建系统科学的应急监测技术指南,对应急监测工作予以指导和技术支持,是十分有必要的。

1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要求

1.1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的特点

一是复杂性。水污染的本质原因是水体中掺杂了有毒有害物质,通常来说,水污染事件是由多种毒害物质共同引起的,并且这些毒害物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既有可能抑制也有可能增强水体的毒性。

二是危害性。水污染物质大多为可溶物,进入水体后很快就会溶解并扩散开来,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水体的动植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可能受到污染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三是不确定性。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通常是突然出现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其时间、地点都难以提前预测,与此同时,在缺乏有效监测手段的情况下,导致水体污染的毒害物质以及污染源也都不明确,从而给污染治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1.2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要求

鉴于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在事件发生后必须及时、果断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应急监测工作做到及时监测、快速响应,从而为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及时。在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尽可能地将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而治理水污染事件需要提供水污染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应急监测部门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并向有关部门反馈水污染事件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发布预警通告或制定处置方案。

二是快速。在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发生后,应急监测人员应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获取水样,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快速监测手段,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污染水团的大小、扩散方向以及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信息。得到实验分析数据以后,要快速回传指挥机关,以便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策略

2.1 健全应急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省、市、县协同监测机制,提高各级部门在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中的协同工作能力。有关监测部门要详细调查并掌握辖区内的企业分布情况,明确潜在的水质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切实加大对水污染事件的监测力度,增强水污染监测工作能力。二是设立应急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为确保正常发挥协同监测体系的作用,应尽快建立健全水污染应急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并获取水资源污染相关数据,并对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快速定位污染源头,理清水污染事件成因,为有关部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三是建立应急监测专家系统。水污染治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有必要组建应急监测专家系统,在水污染事件发生之前,就组织专家制定事故处理预案,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可利用专家系统对水污染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开展水污染治理提供专业研判意见。

2.2 制定应急监测预案

当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首当其冲的工作是采取应急救援措施,降低事件不良影响,为确保应急体系正常发挥作用,增强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需要根据水量条件、河道条件、监测能力以及污染源的排放量、影响范围等信息,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监测预案。该应急监测预案不但要有整体的规划方案,还要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分工,细化监测手段和方法,确保应急监测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此外,应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监测队伍,并为其配备专业的监测仪器设备,当水污染事件发生后,能够根据应急监测预案开展相关活动,尽快得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信息,为高效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3 强化应急监测技术

目前,国内对水体质量的监测以实验室监测为主,绝大多数的监测工作都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且有关仪器设备、工作人员等也都是围绕实验室监测需求来配备的。对于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来说,这种监测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监测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时,现有监测方式难以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建立

实验室+监测站的两级监测体系,前者主要负责日常的水环境监测,后者主要负责对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进行现场采样和加密监测,重点获取特征污染物信息。此外,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并加大对新型监测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力度,当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够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对污染因子进行快速准确分析,进而对水污染状况作出科学合理评价,为应急治理提供依据。

2.4 完善监测点位布置

监测点位布设的位置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应急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布设监测点位时,首先要确保所挑选的监测断面具有代表性,通过监测获取的水污染数据与整个水体的真实情况相符。其次,要充分发挥每一个监测点位的应有作用,充分考虑河流主干道净流量、支流数量以及周边水利工程等因素,既要保证监测点位的覆盖全面,又要避免重复布设的现象。此外,布设监测点位应以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区域作为中心,并综合考虑周边基础设施,如医院、农田、学校等,以全面反映水污染变化的真实情况。在污染物密度较大且监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同时采集多个不同水层的水体样本,以便分析水污染因子特征,掌握污染物在不同水层的浓度变化情况。反之,若污染物密度较小且浮出水面,只需在水体表层设置监测点位即可。

2.5 做好现场质控及后勤管理

对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的监测是一项较为费时费力的工作,且监测区域大多为野外环境,作业条件比较艰苦,因此做好监测现场的后勤管理非常重要。监测人员需要在现场搭建临时实验室,并且准备好各种生活物资和急救物品,为稳定开展现场监测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水污染应急监测具有紧迫性,监测人员可能盲目追求监测效率而忽视了对监测质量的控制,对此,应高度重视现场质控,在采集、运输以及分析样本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各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相关部门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保护压力。为了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难问题,维护生态平衡,有必要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加强环境风险评价的宣传,同时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引进应急监测设备、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德宏.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及质量控制分析[J].锋绘,2019(3):206-206.

[2]李锋.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山西科技,2017(2):133-135.

[3]汪庆,陈好山.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案例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8):96-97.

[4]张晓燕.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案例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