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导向,点亮教师成长之路——以教研推动教师成长的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三种导向,点亮教师成长之路——以教研推动教师成长的策略初探

姚海宇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锦城幼教集团跨湖幼儿园   311800

【摘要】教研活动是推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路径之一。但现实教研中存在被动教研、数量过多、质效不高等现象,本文基于我园呈现的教研现状,提出了问题导向,因难而研;需求导向,研出文化;结果导向,研行合一等策略,推动教研活动基于园本文化生根、基于教师需求生长。

【关键词】三种导向   教师成长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迫切转变角色,提升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之社会地位的需要。幼儿园也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然而,教研虽然很多,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却并没有那么明显。

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着二多二少“教研问题”:二多-----教研开展的次数多、类别多;二少------教师成长少、科研成果少。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开展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的研训,来推动教师的成长。

一、问题导向,因难而研

1.整理问题清单,发现有效问题

(1)一张问卷,找到生长点

为了能让问题更有聚焦性,我们学期初向老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集中梳理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和在教研中想要得到的支持,找到生长点。发现问题很多,并不集中在其中一个内容。各层次教师的需求也不同,我们从不同中找相同,找到教研支架。

(2)一场交流,开出个性单

梳理问卷内容后,我们把问题进行归类,给老师充分的发言权,和老师逐一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比起书面问卷,当面交流更具效果、更有温度,深层次了解老师们困惑的原因,能针对性地给老师以个性化建议。

  (3)一次调研,找准切入口

学期初,我们开始部署调研安排。调研人员的主力为园长、行政和教研组长,希望从不同的主体出发,去寻找问题、汲取经验,找准切入口

通过一张问卷、一场交流、一次调研,我们发现,我们把研修的重心从注重教学方法走向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师以观念引领行动,以观念变革影响教学方法的革新。我们从原先的研游戏观察解读、领域教研、青蓝结对、主题审议等,优化为研究和实践“学习故事”,聚焦一个点,深挖一个点,关键就是如何让“学习故事”中记录的儿童自主学习状态自然、真实地发生和发展。

2.定期观察现场,及时作出调整

我们坚持将“教学现场”作为教研的“主阵地”。在巡查、推门听课、游戏观察等活动中,我们一直关注教学现场,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幼儿表现、教师难题等,及时作出教研重点、校验问题的调整。

(1)跟踪式观察

为了提高半日活动的质量,关注课程审议的具体落实,我们每周都排定管理层进班半日活动推门听课,通过现场观察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来发现梳理问题。一次次的跟踪观察、指导反馈中,老师们能够配合默契地组织流畅、紧凑的一日活动。于是我们作出调整,聚焦其中一个环节进行深度专项研修。

(2)聚焦式观察

半日活动的跟进观察结束后,我们把观察点聚焦到一个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进行领域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户外混班游戏的逐个研讨。

集体教学研讨的聚焦式观察中,针对执教老师的活动现场,我们首先仔细解析素材,找出教学价值所在,然后分组展开讨论。一组研儿童经验,对孩子已有经验的了解,以及未来经验的预设,帮助孩子梳理经验,使之系统化。一组关注“伙伴”互动,包括师幼的互动和幼幼的互动。一组关注学习支架,借助观察表格,思考目标和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

区域游戏的聚焦式观察中,发现老师没有做好分工,整个区域游戏时间都在来回巡视,孩子的游戏处于浅层次水平。我们投放《区域推进记录表》,两位老师明确分工,主班负责巡回观察指导,副班老师负责定点观察,重点看孩子在区域的深度学习如何发生,在学习型区角如何专注地坚持游戏,教师在语言、材料上如何支持。

户外混班游戏的聚焦式观察中,我们重点关注孩子的深度学习如何发生。通过管理层现场视导,以游戏现场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进行阐述、对话、分享和交流,形成共识,生成新的观察点。

  二、需求导向,研出文化

幼儿园办园以来,许多规章制度随之建立,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建立符合园所特点的规章制度。这些流程保证了幼儿园的工作不仅有据可依,还达到了一个标准化的水平。但是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你无法用这样的一个流程标准来衡量。我们需要充分激发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并培养或增强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意识,以实现个人成长和园所发展的和谐统一。

1.实践共情,形成身先示范的“先行文化”

问题发现后,我们产生思考,如何进行指导?以身作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老师要学会倾听观察孩子,撰写学习故事,中层也学着倾听观察老师,撰写学习故事。于是,中层从撰写管理故事转向为撰写观察老师的学习故事,在巡查时、在听课时、在教研时,努力发现老师身上的闪光点,仔细观察----展开分析----进行回应,用实践和老师产生共情。以撰写学习故事为依托,中层对老师有了感同身受,以身作则为老师做了表率,这一切,也都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慢慢地,园内形成了一种身先示范的“先行文化”。

2.以人为本,形成包容鼓励的“温暖文化”

我们幼儿园崇尚“温暖文化”,摒弃了以往教研中,指出老师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帮助其改进的方式。现在,不管老师们的研讨是否有价值,不会直接给予否定,“你的教研你做主”,我们负责认真聆听,努力挖掘她的闪光点,肯定并鼓励教师有批判性思维。

我们借助“学习故事”这一先进理念和做法,像发现孩子“能做的”那样去发现教师“能做的”,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建构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激励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寻找发展点。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形成园所独有的包容鼓励的“温暖文化”。

三、结果导向,研行合一

1.应用教研成果,突破教学难点

我们通过梳理做整合、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文案工作,让老师把真正的目光都聚焦于孩子。中层会议中,各线梳理需要老师完成的一些案头工作过于多,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把一学期的任务分到各个班级中。各条线工作也寻找整合的契机,职初教师培训活动和安全活动相结合,听一听、谈一谈老教师如何处理带班过程中的安全小意外;师德师风活动和家长、教研工作进行整合,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我眼中的孩子”,内容为教研中研讨的学习故事分享等等。

2.发现教研亮点,持续关注支持

发现教研的亮点,我们用相机抓拍下那一瞬,结合PPT在教研会议中进行分享学习;管理层用学习故事记录教研中的闪光点,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在会议上和大家共享;老师的一些优秀班本项目,在环境中进行呈现;老师的学习故事会在园门口大屏上展示,这些鼓励和肯定都显示出我们管理层的持续关注支持。

比如前期我们教研的实录不那么尽人意,我们开展“如何更好地进行教研实录”的案例研讨式教研,过程中,逐个环节请老师梳理实录的记法,并引发师师互动,进行补充提示。待到教研结束,再次对教研过程进行回顾,帮助负责记录的老师再次回看回录是否翔实。

通过在教研前中后的三种导向,教师在“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践验证---提炼提升”这样不断循环的教研过程中,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M〕开明出版社,2022.9;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4]李镇西,李镇西校长手记〔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