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县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江孜县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孙玉龙

日喀则市科技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857000

摘要:近年来,关于马铃薯种植密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沟灌以及喷灌等传统的灌溉方式,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探究适宜的马铃薯种植密度,旨在为日喀则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种植密度;马铃薯生长;产量;影响

引言

应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类负面影响,提高马铃薯的生长质量与最终产量。为此,加强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很重要。

1马铃薯种植技术

1.种植环境的要求。马铃薯的播种期,当土层温度达到7℃-10℃时,即可播种马铃薯。科学的播种密度要求,每颗马铃薯之间的距离在20cm左右,每一亩的幼苗密度在4550-4780颗之间。另外,马铃薯虽然有很强的适应性,但为了确保马铃薯的产量,最好选择土壤湿润、排水系统好、便于浇灌的土地。

(1)土壤的选择。种植马铃薯,优选地势高的土地,不能选择在盐碱地、沙地。在种植之前,土地要进行翻新,松土,增加其湿度;然后根据土地的性质施加肥料,每亩地施有机肥2800克左右。

(2)土壤温度的处理。若是在霜冻季节,土地冻结严重,翻新是非常吃力的,并且土壤的温度达不到马铃薯的种植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尽量选择机械翻新,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翻新一层是不行的,需要进行两到三次翻新,以此确保种薯播种在湿润的环境里。若土地的肥沃度不够,还应适当加大施肥量。

2.科学选择种苗。作为种苗的种薯块,应选择50克左右,并且要具备产量高,虫害少的特点,同时,要适合本地土壤种植。一般早熟马铃薯薯种主要以费乌瑞它和中薯5号为主。另外,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将表皮有裂纹、腐烂、有斑点的薯种剔除。此外,可以将马铃薯切块种植,让种苗尽快发芽。常见的催芽方法为,把马铃薯与沙子分层放,保持湿润,种薯9天左右后,就会长出新芽。这样会减少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3.合理灌溉。马铃薯喜湿,是需要充分水量的农作物。所以一般安排在土地旁边挖一个蓄水池,挖好沟渠,利用滴灌技术,在降雨量大的雨季,雨水通过沟渠集中流向蓄水池,可以避免土地被淹的危险,同时达到蓄水的作用;在干旱的季节,雨量少,通过沟壑从蓄水池引水滴灌。这样的灌溉方法既能节约水资源,又保证适度的浇水量。

4.种植密度。马铃薯的产量是单颗产量乘以单位面积颗数。它与种植密度相互依存。种植过密,单颗的产量会高,但每亩的总颗数少,进而影响总体产量。相反,如果密度大,单产少,颗数多,仍然达不到高产目标。从该结论来看,合理的种植需要单颗产量高,而且每亩的颗数产量多。因此,马铃薯种植时要保持每亩种植5500颗左右,每颗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cm,每颗3茎左右。这样既保证了阳光和水分充足,也能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5.盖膜。马铃薯种植通常分为两种,根据薯块上的种芽,可以将种芽朝下和朝上播种。将种芽朝下播种,这样种出的马铃薯个头大,分量很足,但产量较少;使用种芽朝上播种,得到的马铃薯体积小,但产量高。种好以后,取土将土豆掩埋,然后覆盖上一层薄膜,减少马铃薯的生长周期,这是对早熟马铃薯的种植方法。通常是将种芽朝下和种芽朝上一起种植,这样的种植方法既保证了产量,也提高了马铃薯的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基质与种植密度对原原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移栽成活率、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对其它农艺性状有极显著影响。除株高、叶面积指数具有栽培基质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外,其它农艺性状均无两者的互作效应。同一栽培基质下,脱毒苗的移栽成活率和茎粗随密度增大而降低,且处理间大多差异显著,其中密度A1、A2的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A4、茎粗大多显著高于A4。随密度增大,基质B1、B3、B4的株高先增后降,基质B2、B5的株高呈增加趋势,除B4外其它基质条件下密度A3、A4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基质B2、B3、B4的叶绿素含量均随密度增大先增后降,且密度A2下最高,而B1和B5的叶绿素含量密度A1下最高。叶面积指数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除基质B3、B4外,其它基质条件下密度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这表明较低密度(200~300苗/m2)有利于植株间通风透光,脱毒苗成活率高、叶绿素含量高、长势较强,而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同一密度水平下,基质B1、B2脱毒苗的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基质;基质B1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其它基质,表现出徒长趋势;基质B2或B3的茎粗最粗;基质B2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为B3;B2的叶面积指数大多显著高于其它基质,而B3和B4间无显著差异。同一密度水平下,基质B2和B3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2.2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原种单株大、中、小薯块茎数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原种单株大、中、小薯有一定影响,单株大薯块茎数最多的是处理A1B1,1.97个,最少的是处理A3B4,0.73个;单株中薯块茎数最多的是处理A3B2,1.8个,最少的是处理A1B2和处理A2B3,0.38个;单株小薯块茎数最多的是处理A3B4,2.1个,最少的是处理A2B3,没有小薯;单株大薯质量最大的是处理A2B3、处理A3B1和处理A3B3,均为0.2kg,最小的是处理A3B4,为0.07kg;中薯质量最大的是处理A3B2,为0.08kg,最小的是处理A1B4和处理A4B2,为0.01kg;单株小薯质量最大的是处理A3B4,为0.04kg,处理A2B3单株小薯质量为0;中薯占比最高的是处理A3B2,为45.53%,最低的是处理A1B2,为11.8%。

2.3不同栽培基质与种植密度对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栽培基质、密度、基质和密度互作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和有效薯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且基质对原原种产量和有效薯产量的影响大于密度。基质B2的原原种产量最高,达641.38粒/m2,B5最低,为464.18粒/m2,由高到低表现为B2>B3>B4>B1>B5,各基质间原原种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原原种产量随着密度增大呈增加趋势,密度A1到A2原原种产量增幅最大达12.89%,密度A4下原原种产量最高为595.60粒/m2。同一栽培基质下,原原种产量均随密度增大而提高,均在密度A4时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3个密度处理;有效薯产量B2、B3、B5条件下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密度A3时产量最高,而B1、B4条件下有效薯产量随密度增大而提高,密度A4时产量最高。基质B1、B2条件下密度A3、A4处理有效薯产量无显著差异;基质B3、B4条件下有效薯产量随密度增到A2后均无显著增加;基质B5条件下A4与A3间有效薯产量也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有效薯产量不再显著提高,且受栽培基质和密度两者互作的影响,各基质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表现不同。除B1外,其它基质条件下有效薯率随密度增大而降低。有效薯率直接影响到原原种生产的利润和经济效益,因此,生产中除考虑不同基质与不同密度下的原原种产量,更应该考虑到有效薯产量及其占比。不同基质间有效薯产量由高到低表现为B2>B3>B4>B1>B5。

结语

研究发现,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影响显著。若种植密度过大,马铃薯植株中下部分光照条件及通风效果不佳,光合效能较低,导致马铃薯生育期延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株高逐渐增加,茎粗、主茎数、单薯重、商品薯率逐渐降低,而马铃薯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是由于密度加大,植株为获取阳光,向上生长势较强,因而植株较高,在密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养分及其他条件无法满足植株生长需求,从而导致茎秆变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马铃薯叶片系数增大,光合作用增强,产量有所提升,但种植密度增加过大也会导致单株结薯数、单薯重降低,马铃薯个体发展与群体间矛盾持续增加。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采取合理密植方式,可避免影响马铃薯产量。

参考文献

[1]李天赐.浅析夏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10):56-57.

[2]宋丽颖.凌源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9):101-103.

[3]严钦仲.常德市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202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