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法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风险分析法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周莉,池锦涛

新疆天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风险分析具有风险识别与评价等作用,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研究,有助于制订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增强对风险事件的控制效果,在金融、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使得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增加,有研究显示,选择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能明显降低突发事件所致风险。因此,本文对风险分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风险分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风险评估

引言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也强调:“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引发了一系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病症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导致防控所面临的形势复杂,对防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于地震、洪涝等其他突发事件,各级各地区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准备并不充分,应急管理能力也相对薄弱。自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全面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明显加强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建设,初步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目前已成立了由国家卫生应急办公室纵向管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系统.

1建设思路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短板,主要体现在对多维度数据交互共享和多领域的业务综合联动协作支持力度不够。本文结合具体的信息系统框架和功能设计,从3个层面建立和提升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充分利用现有云、网设施资源,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信息系统的集中部署和互联互通,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其次,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数据更新联动机制,实现应急主题数据库数据在全市的流通共享,结合公共卫生相关疾病防控工作产生的应用场景,带动公共数据整合及分析应用;最后,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导向,提升超大型城市运行中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治理响应能力,努力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的现代城市治理信息平台。

2风险分析法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2.1政策变迁过程呈现出全面化、多元化和合作化的特点

(1)发文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政策在调整完善期和战略提升期的年均发文量略有下降,到新飞跃期发文量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部门呈现协调合作趋势。从发文主体来看,从单一化逐渐发展为多部门联合协同,主体间合作不断增强,逐渐重视多部门协作,再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成立专门的疫情防控机制组,可以看出目前各部门已经开始深层次全方面地开展联防联控工作。(2)发文内容呈现全面具体趋势。从政策主题和内容来看,政策内容不断具体化、详细化,从简单的卫生应急逐渐深入到全流程的应急管理。早期政策中存在“重治疗而轻预防”“重事后,轻事前”的倾向,在多年的政策调整过程中,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和联防联控的政策体系,逐渐重视监测与预警,坚持防控关口前移,有效控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程。

2.2预案整体质量和可操作性需要提升

从法律效力层级角度,预案属于规范性文件,因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作为上位法,均是预案制定时应遵循的依据。此外在预案体系内部,国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上级地方政府的专项预案和上级部门的部门预案等,也是制定预案时应当遵循的上位预案。当前我国部分层级、地区和单位在预案制定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未按要求及时制定预案。缺少必要预案,预案体系不完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时,就缺少了事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事件应对难免杂乱无章、效率低下。第二,预案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预案制定时缺少对本地区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研判和分析,往往要检查时草草制定预案,甚至是将上级区域或部门的预案照抄照搬,导致预案“上下一般粗”,使得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作为“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预案应当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否则无法在事件处置中发挥明确的指引作用。在增强预案实用性方面,可将预案的主要内容画成流程图的形式,便于在争分夺秒的处置行动中迅速把握流程和环节;可将预案印刷成口袋书,便于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可以将应急参与部门和人员联系方式印制在一张卡片上或悬挂或携带,使用便捷。预案质量提升一是应注重内容,要有针对性,把握本级、本地区、本类事件、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的特定属性,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专门性、特异性的制度与措施;二是在形式上,以便于发挥预案的作用为导向,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注重实用性和便利性。

2.3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于中部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地区,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支持,优化医疗卫生条件,健全医疗卫生保障措施,着力推进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生服务质量,大力鼓励培育医疗技术人员。针对西部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帮扶,如降低基础的医疗检查费用,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定期进行基本的身体健康检查等。在应急治理的过程中,尤其是人口密度较大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应能够保障一线医疗卫生资源的充足,避免发生基层群众医疗物资短缺的情况,进而造成群众恐慌,加大防控难度,影响防控质量。同时,可以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来改善医疗卫生供给效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输,偏远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差异,从而保障地区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质量均衡。

结语

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选择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非常重要,可直接影响其应急管理效果及质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常采用风险矩阵法,并辅助应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等方法,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筛查,能够为应急管理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在基层风险分析过程中,应注意遵循简单实用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对风险评估相关步骤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够明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五七,毛阿燕,严晓玲.从H7N9禽流感事件看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及监管[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32(3):330-333.

[2]袁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政策保障———基于公共政策制定层面的分析[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13(4):83-85.

[3]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命题及其阐释[J].中国软科学,2004(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