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CT、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波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影像科   陕西省   西安市   710600

摘要:目的: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于我院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的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9例,对比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对比最终确诊结果分析两种手段诊断价值。结果:MRI检出阳性率98.15%(53/54),阴性率93.33%(14/15),显著优于CT检查结果[阳性率87.04%(47/54),阴性率66.67%(10/15)](P<0.05)。MRI检查结果符合率97.10%(67/69),特异度93.33%(14/15),敏感度98.15%(53/54),均优于CT检查结果[符合率82.61%(57/69),特异度66.67%(10/15),敏感度87.04%(47/54)](P<0.05)。结论:应用MRI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符合率高,特异度和敏感度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检查方式安全,耐受度高,可以为临床提供清晰的影像资料。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MRI;CT;敏感度;特异度

前言: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常见妇科病,发病率约6~8%,由于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外种植,出现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或纤维化形成结节,患者表现出痛经、不孕等症状,给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家庭造成困扰[1]。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隐秘,早期检出率较低,也影响到临床治疗的开展。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CT和MRI检查进行诊断,在CT影像中可观察到连接子宫的囊性肿物,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资料。MRI影像能够观察到囊性病变信号,清晰呈现出囊肿位置及小囊,根据囊壁薄厚、囊内信号等特征进行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清晰影像资料。为研究CT和MRI的诊断价值,本文于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的疑似患者中随机选取69例展开研究,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69例疑似患者为样本,性别:女,年龄24~42岁,平均(34.52±3.3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过联合诊断确诊。(2)意识清醒,智力正常。(3)对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子宫肌瘤、囊腺瘤等其他妇科疾病患者。(2)恶性肿瘤。(3)存在附件炎症。

1.3 方法

应用多排螺旋CT仪进行检查,设定层厚8mm,螺距1.5,对患者行盆腔平扫。给予优维显80~100ml(300mgI/ml),静脉注射,保持速度3ml/s,注射1min后分别从矢状面以及冠状面进行扫描。设定扫描层厚3mm,重建层厚8mm,完成扫描后重建数据。

使用1.5T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扫描,使用相控阵线圈对腹部扫描。HASTE T2WI:从冠状面扫描,视野35×35cm,TR1000ms,TE71ms,矩阵512×512。对病灶定位扫描,可以详细观察病变和解剖。HASTE T1WI:视野26×35cm,TR1200ms,TE59ms,矩阵384×512。设定层间距2.4mm,层厚8mm。常规FLASH T1WI:TE4.8ms,TR 185ms。并使用钆喷替酸葡甲胺对比剂,给予0.1mmol/kg,注射后给予20ml生理盐水冲管。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以及轴面进行扫描,成像40s以上。

1.4 观察指标

由两位医生进行诊断,给出统一诊断意见。意见不一致还需要邀请第三位医生进行联合诊断。对比最终确诊结果,分析CT和MRI检查的符合率、特异度和灵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视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和MRI诊断结果对比

MRI检出阳性率98.15%,阴性率93.33%,显著优于CT检查结果(P<0.05),详见表1:

表 1 CT和MRI诊断结果对比

确诊结果

CT

MRI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47

7

53

1

54

阴性

5

10

1

14

15

合计

52

17

54

15

69

2.2 两组检查结果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

MRI检查结果符合率97.10%,特异度93.33%,敏感度98.15%,均优于CT检查结果(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检查结果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

组别

符合率

特异度

敏感度

CT组(n=69)

82.61(57/69)

66.67(10/15)

87.04(47/54)

MRI组(n=69)

97.10(67/69)

93.33(14/15)

98.15(53/54)

7.949

4.524

4.375

P

<0.05

<0.05

<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主要由于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影响导致发病。患者多表现出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由于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及早检出并开展治疗对患者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和CT检查两种方式,CT检查通过观察连接子宫的囊肿,包括多囊或单囊,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依据。但由于早期囊肿壁薄,囊肿密度低,不容易辨别,或者囊肿晚期纤维化严重造成囊壁厚度增加,容易混淆为囊腺瘤或者其他功能性囊肿,出现误诊的情况

[3]。MRI检查由于对软组织影像分辨率更高,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加灵敏。通过MRI影像观察囊性壁厚和病变组织信号,更能从清晰影像中观察囊肿,大部分囊肿信号表现为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多囊性病变各囊内呈现出不同MRI信号,更容易进行辨别诊断[4]。临床上根据影像资料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开展。

本文对疑似患者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根据本文研究结果,MRI检出阳性率98.15%,阴性率93.33%,显著优于CT检查结果(P<0.05)。可见MRI检出效率较CT检查更高,能够满足临床早期检出的需要,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MRI检查结果符合率97.10%,特异度93.33%,敏感度98.15%,均优于CT检查结果(P<0.05)。证实MRI检查更能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能够早期检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便于临床展开早期干预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5]。临床应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检查方式,在CT检查难以确认时积极应用MRI进一步确诊。

综上所述,应用MRI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符合率高,特异度和敏感度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检查方式安全,耐受度高,可以为临床提供清晰的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陈倩萍,江魁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盆腔神经损伤的MR神经成像研究进展[J]. 放射学实践,2023,38(01):113-116.

[2]刘向东,闫松果,孙世松. CT、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J].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06):94-95.

[3]张进,石太峰,侯卓,等.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及误诊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3):123-124.

[4]何宁志,向小芳.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及误诊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5):907-908.

[5]张必全. CT、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情况及误诊情况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