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维一体·三劳共育·三方联动”高中地理劳动教育活动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构建“三维一体·三劳共育·三方联动”高中地理劳动教育活动课程

乔宏伟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255100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智体美密切相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通过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实施研究,面向实践、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有利于引领教师发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按照学科内容的属性主要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系统的文化遗产,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课程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其主导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但在劳动教育实施中,活动课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本人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构建了“三维一体·三劳共育·三方联动”的体验式劳育实践体系,打造高中地理劳动教育生态。

一、构建“三维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通识劳育

将劳动教育纳入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成长需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系统加强劳动技能教育。

(二)学科劳育

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在团队活动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实践劳育

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和课外社会实践,分为考察调查类、社会体验类、校园活动类及其他类。学生可通过社会调查、研学旅行、职业体验、参与校园活动等不同方式参与社会实践,并形成调查报告、标志性成果(证书、形成的作品等),达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目的。根据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要求,教师每学期利用周末、假期,组织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如实记录学生活动参与的内容、地点、持续时间或次数、过程、成效等。

二、创新“三劳共育”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一)劳育平台

利用学校学生会和班级班委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劳动光荣”意识,通过自我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利用周末,组织各班学生干部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地理实践集体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劳育社团

成立地理实践社团,为其提供活动时间、场所及指导服务,支持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地理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邀请专家指导,定期开展活动。

(三)劳育评价

举办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劳动日、劳动周等集中开展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节日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教育;开展劳动小模范、文明标兵等评选和宣传活动,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在班级评选“劳动小能手”,推选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家庭、社区、学校和班级中乐于参与劳动实践,能主动分担家务,积极承担校园和班级劳动,得到师生认可的同学为榜样。通过树立身边模范、发挥榜样力量,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三、健全“三方联动”劳动教育工作网络

(一)学校劳育

在校内营造全员参与的劳动教育氛围,积极申报劳动教育课题,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促进观念更新,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学生成长问题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疏导能力;通过全员育人导师制,把劳动教育落实到的各个方面,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二)家庭劳育

统筹家校共育,携手推进劳动教育。通过家长学校,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指导家长注意安排孩子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外劳动教育内容,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劳动。鼓励家务劳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自觉参与。要鼓励孩子勤工俭学,强化劳动自立意识让学生在家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之外,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社区劳育

多渠道筹建社区劳动教育基地,形成教育合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性劳动,深入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到现代服务性企业见习实习,培育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探索社区教育,利用一切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课程建设深入实施劳动教育,不断努力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感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