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浅析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王卫军

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类资源的浪费和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这就给建筑业的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在建筑行业中,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理念的运用也受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对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学;建筑项目;设计要点

1生态理念与绿色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理念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社会群众能够在建筑施工、建筑竣工、建筑使用、建筑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内,对建筑进行绿色合理的维护,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提高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并且,社会群众也要积极地从细节入手,在建设和维护建筑的过程中,要采取节能、节地、节材等措施,切实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并为社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绿色、优质的居住体验,提供更加环保、节能的使用空间,并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此外,生态建筑理念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理念是我国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尊重生态也是生态理念的价值内核,尊重自然与尊重生态的关系及其两者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生态理念形成的关键。生态建筑是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建筑为中心、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从整体系统看,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目的。现代办公建筑生态性设计,要重视现代生态技术和传统环保手段合理匹配运用,使建筑成为兼具节能和产能的微生态系统,需要满足内部使用环境,高舒适度需求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构筑合理的建筑结构,开展绿色生态性设计,实现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2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建筑朝向及体形的设计

(1)建筑朝向的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还与建筑规划有关,诸如建筑总平面布置、立面剖面形式等均对建筑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筑朝向的设计需关注到建筑夏季和冬季的内部温度需求,基本原则是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减弱太阳对建筑的辐射;冬季避开主导风向,获取充足的日照。建筑的朝向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除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外,社会历史文化、既有设施的布置状况、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均不容忽视,设计人员必须以统筹兼顾的理念进行建筑的朝向合计。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同时兼顾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要求的建筑朝向规划并非易事,因此需要在两者间进行权衡,挑选出建设条件良好、应用效果最佳化的朝向。经过对多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后,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深入优化,并参照工程所在地区其它建筑的朝向规划状况,认为主动规避东西向的日晒是较为合适的建筑朝向规划思路。(2)建筑体形设计。在建筑体形设计方面也需权衡多项因素,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不应出现过多的凹凸,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建筑体形系数越大,单位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就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建筑供暖能耗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能耗占比较大,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建筑的体型设计不要太复杂,凹凸面不要过多,尽可能的减少房间的外围护面积,这样即达到了建筑节能的目的,也不会制约设计师的创造性,造成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

2.2墙体的节能设计

在外墙保温做法中,结构墙体、梁、柱等均被外保温覆盖,因而可以避免因墙体材料温度变化差异而引起的墙体裂缝,并且防止外墙与内墙、楼板等交接处的热桥,因此,在外墙节能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外墙外保温做法。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平均传热系数,节能设计时必须考虑围护结构周边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热桥”的影响,以保证建筑在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时,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不超过规范的要求。窗墙面积比时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受建筑日照、采光、自然通风等满足室内环境要求的制约,一般普通窗户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而且床的四周与墙体交接处也容易出现热桥,窗越大,温差传热量也愈大,因此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合理的限制窗墙面积比,提升门窗与墙体的严密性,向门窗周边涂抹保温水泥砂浆,消除彼此间的空隙。

2.3通风系统设计

大部分建筑设计实现节能环保的路径,主要是通过采用相应的手段使建筑幕墙形成一个封闭式微型结构,由此降低建筑物的耗能总量。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密闭性空间中,用户想要生活得更舒适,就不得不依赖于空调,然而经常使用空调导致空间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从而直接威胁到了用户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现象,生态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渗透,需要着重研究被动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设计的优化,全面改造炎热条件下建筑的通风条件。例如,当下建筑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天窗、百叶窗等,均体现了对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以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既能保证室内的温度、风量适宜,也能避免长期使用空调对人体带来的危害。除此之外,还可以生态建筑学理论为基础,对建筑工程进行绿化包装,以便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基础上,美化建筑的整体空间环境,运用更科学自然的手法实现对建筑环境特性的改造,使其高度贴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2.4建筑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也是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灵活应用平面设计,能够使建筑物理工程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建筑物的外墙、楼板等关键结构。然而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基于当代人对建筑物美观性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很多设计单位一味地强调对建筑物的美观性设计,忽略了展现建筑的生态价值,该问题亟待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建筑平面设计与生态建筑学的融合,应该体现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如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在气候条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此时设计人员就需要基于这种差异实施平面设计。在北方:当地四季分明,冬季较长,并且气温极低,所以北方居民对墙体厚度、热辐射的需求更大。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就应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热量的流失,可通过优化管道和电梯朝向设计、合理安排建筑设施、在电梯间加装房门等措施,减缓因漏风带来的热量流失;而在南方:南方夏季的日常时间长,所以需要进行适当的遮阳处理,以大大降低热量。因此在实际设计阶段,就需要合理规划室内外的遮阳区域,可通过设计节能窗、采用遮阳系数高的建筑材料等方式提高遮光效果,如此既能满足南方居民的居住要求,也减少了因频繁使用空调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对维护生态循环均衡具有一定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凸显,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我国的政府部门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号召,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基调,各个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都应该对此进行积极的相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也必须要积极的做出改变,在项目开始的过程中,引入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体现出生态建筑的理念,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士勋.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地产,2016,2(14).

[2]黄守煜.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