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去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8
/ 2

华南地区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去向分析

朱璐,杨淇淇,董颖欣,王锦茵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外语专业毕业生占每年毕业人数相当大部分,当下外语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分两种方向:直接就业和暂未就业,其中暂未就业方向中考研和留学人数占比最大。

关键词: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留学;考研

一、华南地区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去向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外语专业毕业生占每年毕业人数相当大部分,当下外语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分两种方向:直接就业和暂未就业,其中暂未就业方向中考研和留学人数占比最大。

根据2022年就业蓝皮书《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22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 89.6%,其中本科院校2022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外语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行业选择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贸易、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等行业。在其中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语翻译、外语教师、外贸经理、外贸助理等工作岗位。

考研方面,《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应届本科生读研比例持续上升。2021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读研比例为19.2%。 国内读研比例为17.2%,较2019届(15.2%)的增幅为13%。考研人数增加既能缓解当下社会部分就业压力,也为社会将来提供更多高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质量的劳动力。但同时,研究生毕业人数逐渐增加,符合研究生就业的岗位呈减少趋势,就业人数与岗位需求不平衡,也是研究生就业面临的难题。

留学方面,《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指出,本科在读或毕业后选择留学的学生在留学之前的专业多数为语言类。在留学最热门的前10种专业当中,语言类占了6种,其中法语专业的留学比例为7.8%,德语专业的留学比例为7 6%,俄语专业的留学比例为4.7%,对外汉语、日语、朝鲜语等专业的留学比例都超过2%。[1] 2019-2020年度,中国仍然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前五大留学目的国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留学后的外语人才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也拥有了比国内普通人更宽阔的国际视野,可以有更多高质量工作机会。可见留学这一去向也是热门选择。

二、直接就业

(一)常见就业行业和创业方向

1.常见就业行业

(1).小学、初高中、大学、国际学校老师或自由培训老师及外语培训机构(雅思托福考试培训机构,日语能力考试培训机构,成人外语培训等)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2).商务方向的毕业生可以在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银行、保险、海关以及金融国贸等单位从事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

(3).翻译方向的毕业生可以可在涉外机构、中字头驻外建设公司、外资企业、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4).旅游方向的毕业生可在旅行社旅游管理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旅游管理景区等从事外语导游、旅游公司导游服务工作、外联销售工作、旅行社基层经营管理工作或从事各涉外单位的翻译、文秘等工作。

(5).此外,毕业生可担任涉外宾馆接待及管理人员、外明企高级文员、外向型企业一般管理员、企业全球化语言顾问等工作。

(6).新闻传媒事业单位(包括CCTV,CGTV,新华社,中央编译局,各高校附属出版社等)从事编辑和记者的工作。

(7).从事外语类自媒体开发、外语类自媒体运营等工作。

2.常见创业方向

(1).线上或线下外语教育培训机构(如:英孚教育、沪江网校、新东方等)

(2).外贸公司(如:广州百伦贸易有限公司、广州棒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跨境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

(3).跨境电商(如:松本清、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EBAY等平台加盟或开店)

(4).翻译公司(如:火星翻译、文思海辉、传神语联等)

(5).外语类自媒体运营(如:海外明星、博主中国运营代理,海外视频搬运等)

三、就业渠道

(一)市场扩宽

1. 教育部会同社会招聘服务机构推出“24365 校园招聘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专场招聘会。各地各高校有针对性地拓展市场岗位,更好匹配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提升访企拓岗的实效性和供需匹配度。开展访企拓岗。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提升岗位的利用率和访企拓岗的实效性。

2. 各地各高校不定期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各地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其网站,获取信息服务。充分用好“互联网+就业”资源。各地各高校加快推进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与各地各高校的就业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平台岗位资源,为未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提供相匹配的岗位信息。高校就业部门组织人员从中筛选合适的岗位,精准推送给有需要的毕业生。

(二)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制定“语言+技术”模式。校院两级应积极联络重点用人单位、积极拓宽就业市场,从学校层面与用人单位对接,深入了解单位用人需求及其他个性化需求。[3]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学习,为学生提供实习名额,帮助学生提早感受职场氛围,从而锻炼学生的外语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暂未就业

(一)出国留学、考研动机分析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指出,本科在读或毕业后选择留学的学生在留学之前的专业多数为语言类。大学生出国留学动因涉及教育条件、就业理想、向往异国、环境驱使因素。

1、教育条件

①国外的教育水平环境相较国内有突出优势,大多数选择留学的学生更关注国外学校知名度与特色专业,也为了获得更优质的专业教育培养。

②国外有学习外语的环境,学习外语效率更高。外语专业学生自身语言能力较扎实,能够让学生较快融入当地语言与文化环境。

2、就业理想

我国“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迫使外语专业学生不得不想尽办法提升自身竞争力。为了实现就业理想而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认为:

①西方金融业更发达,希望通过留学能获得发展平台。

②国外大学知名度更高,国外大学的品牌效应可以为就业增加附加值,且拥有留学经历的毕业生在同届毕业生中更突出。

3、向往异国

在全球化大背景环境下,外语专业学生更渴望走出国门去了解不同的环境和文化。

4、环境驱使

学生会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校内留学项目与相关宣传讲座、家人老师朋友推荐介绍等途径选择出国留学。

(二)选择考研

选择考研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外语专业学生也不在少数,影响他们选择考研的因素可分为社会因素与学生自身因素。

1、社会因素

①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他们认为仅本科学历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且本科阶段有较少途径进入行业大企,因此通过考研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另外,民办高校学生更容易产生学历焦虑,并在这点上大大影响了考研选择。

②基于户口的考虑,读研可以将户口迁入当地。如上海市规定用人单位引进的博士研究生人才在沪工作稳定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可以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2、学生自身因素

①一些学生有强烈学术兴趣与名校情结,想追崇更好的学校氛围,通过读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知识结构层次,也能获得更广的人脉。

②一大批学生选择跨考。这类学生选择跨考的原因一是报志愿时对本专业了解不清楚、受家庭影响限制或小语种专业难以就业导致对本专业不满。二是部分职业要求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多方面知识与背景如“商科+英语+法律”等。

③少数学生是因为没有做好工作准备,为了躲避社会压力。也有少数学生是因为父母期望与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喻玲.浅论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的影响[J].品牌,2015,(03):142.

[2]新形势下如何拓宽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张首宏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1,15(04)

项目名称:日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

项目编号:SJ2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