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陈勇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重庆市400037

摘要:工学结合,指的是校企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将学习和就业进行结合,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促进理论、实践的高度升华,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背景下,对中职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机遇、挑战,将学校管理逐步转向于校企联合培养。中职教师有必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学生和就业为导向,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工学结合模式的顺利推进。基于工学结合背景,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并探讨具体的创新策略,以期为教育者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生管理;创新

工学结合,提倡将就业与学习进行交替实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岗位。工学结合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其目标在于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服务。对中职学校来说,提高实践能力是第一要义。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符合中职教育一贯的办学宗旨,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1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1.1环境因素多变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应地,学习方式也有较大的改变。一方面,学生有时间进行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分时段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学习。由此,学校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场所,还安静延伸至企业。在学校,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彼此没什么太大的利益关系。但回到企业,学生不得不学会解决和同事、主管的人际关系。中职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当他们的学习环境骤然改变后,难免存在某种不良心理,增加管理的难度。

1.2价值取向多元化

中职院校、企业有着不同的取向,前者的目标是培养综合型人才,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后者追逐的是经济效益,强调成员协作和效率提升。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原来的思维、审美和学习方式,包括价值观念。如何在精神文化的洗礼下,将校园、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这是中职院校眼前最大的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对学生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如行为方式、思想管理。

1.3管理方式差异化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有着双重不同的身份,一是学生,二是企业员工。所以,学生不仅要遵从校纪校规,而且也要遵循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中职院校来说,一直以来均是主张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其重点是教育、引导。但是,企业管理倾向于职业道德方面,其重点是约束与控制。这种差异化,可能会将学生从原来的“圈养式”转变为“放养式”,难以抵抗社会上的各种诱惑。

2 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2.1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工学结合,有助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职生年纪尚小,思想活跃。利用工学结合,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增长才干。在实践环节,学校也可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创新的前提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管理转换为学生服务。要抓大放小,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准,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性,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的能动性。管理工作应当倡导个性、层次化,鼓励学生勇敢地探索与实践,将工厂实习和课堂所学进行结合,培养有责任心、爱岗敬业、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型人才。另外,作为“工学结合”最终的承担者,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企业也要从大局入手,构建动态人力资源库。

2.2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2.2.1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制度。对于顶岗实习的中职生,需要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在安全生产人员的引领下,熟悉如何佩戴防护用具、遵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程。同时,掌握防火、防电、防爆方面的专业知识,预防安全事故。此外,企业、学校乃至学生三方也要签署一份《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职权和利益。上述措施,归根结底是为了确保“工学结合”制度的推进。

2.2.1学生实习数据库。中职学校的实习数据库,涵盖了“工学结合”任务下的学生、实习企业名单,实习时间、管理规范,同时包括岗位实训名单、指导老师、企业教师等。为此,有必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期更新。

2.2.3构建奖励制度。奖励制度的执行,有助于调动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责任、自豪感。物质方面,授予质量奖、安全奖,激发学生的生产能动性。对部分表现优异、技术精湛的学生,企业也要择优进行录用。学校、企业双方都要树立典型、座谈会、举办展览,从精神层面上给予学生鼓舞,让他们看到自己在物质、精神方面的成绩,热情地投入实习。利用“工学结合”,能够为学生走上今后的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2.3 学生管理形式的创新

信息社会,中职生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包括心理健康均受到信息媒体的冲击和影响。网络,成为学生日常交流的第一途径,如QQ、微信、论坛都是中职生的聚集地。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部门也应当对以往的工作模式、手段作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搭建一个智能化工学结合平台,定期发布信息、布置任务、线上办公,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利用该平台,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习经验,和他人互动等。由此,教师可以科学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思想动态,挣脱时空领域的交流障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

2.4 企业文化的融入

中职学生有必要对企业文化有深入的认知,想办法提高个人的素养,要从思想上认同和接受工学结合模式。既要学习学校的理论基础,也要懂得将理论与自己的实习岗位统筹起来,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整体素养来说,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文化是一家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精神食粮,是根基更是发展的灵魂,反映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作为“工学结合”服务群体和目标,学生应当树立科学的价值、人生观,自觉融入社会,将“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实现角色从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换。要积极感染和接受企业文化,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自觉接受教育,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促进多方联动

教育是个繁琐的工程。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院校必须要和企业加强合作,与学生家庭做好有效联动。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有着同样的培养目标,也就是将学生打造为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在学生管理实践中,中职院校也要认真确保三方的有序联动,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推动学生的健康成才。

2.6 注重实习过程的考核

注重对实习过程的考核,有助于提高实习有效性。进入实习单位后,企业应当如实记录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情况、表现,如技能操作是否娴熟、有无换岗等。同时,从不同层面上对实习效果作出评价。一是了解学生如何看待整个实习过程,他们日常如何出行、有无责任意识;二是实践能力有无大幅度地提升。实习期间,学生有没有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能否单独地解决某些问题;三是确保实习报告的有效性。针对考核达标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口头的表扬,给他们颁发实习证书。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又是实习经历的凭证。

3 结束语

“工学结合”,本身就是中职院校深化学校内涵、创新培养体系,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着眼点。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管理也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的执行、管理与考评体系。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将专业教学由线下课堂衍生至实习岗位,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加强科学管理,深入探索,促进学校、企业和家长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协同与配合,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欧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张哲. 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职业,2021,(10):46-47.

[3]杨娜,马春明,李玮谦,司霞林,王琴. “工学结合”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2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