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刘娟

濉溪县任集中心小学

摘要:陆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中国文坛上一位 多产的诗人。他的一生勤奋创作,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除散失和他自己删除掉的 以外,他的诗作至今还有近万首。在他的诗篇中,使人不绝于耳的主旋律是他的 爱国主义主题。本文主要从陆游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他诗歌爱国主题产生的影响、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具体表现和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其诗 歌爱国主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陆游 爱国主题 诗歌 收复失地

陆游是南宋时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多产的作 家。他“六十年间万首诗”,创作十分勤奋,今存诗九千四百多首,成为我国 文化宝库中一笔丰厚的遗产。陆游的诗歌,植根于南宋现实土壤,广泛地反映 了南宋前期的社会现实,跳动着这一时代的脉搏,诗歌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 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爱国主题是最突出的成就。确实,陆游至死不 变的爱国之情,不仅在同时代诗人中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在中国文学史上也 是很少见的。

一、“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他诗歌爱国主题产生的影响

陆游,生于 1125 年,卒于 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陆游在一个暴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的一条船中。在他两岁的时候,发生了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随后被金灭亡。陆游就这样成长于兵荒马 乱之中,他随着家人逃难,尝尽了颠沛流离生活的痛苦。

1153 年,陆游赴临安参加科举考试。出色的才学使主考官把他列为第一。当 时权相秦桧的孙子也参加考试,名次排在陆游之后。秦桧大怒,撤换了主考官, 最后将陆游黜落。陆游落选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平时“喜论恢复”,有时常 常发表收复失地的言论,这使秦桧非常恼怒。秦桧死后,陆游有了入仕的机会, 他在福建做了几年的官阶低微的地方官。宋孝宗即位之初,决心对金用兵,一时 主张抗金的人士得到了重用。陆游被召进中央,他借机向孝宗提出了许多政治和 军事方面的建议,积极支持北上抗金。由于当时朝政的昏暗和军事上的准备不足, 以及用人不当等因素,致使宋孝宗的北伐失利。

二、“平生万里心,执戈往前驱”,陆游诗歌爱国主题思想的表现

在陆游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主旋律就是爱国的主题,表现了他收复失地的决 心。早年在他《夜读兵书》一诗中就写道:“平生万里心,执戈往前驱。战死士 所有,耻复守妻孥!”他耻于在安乐窝中度过一生,而是以杀敌报国战死沙场为 荣。直到 82 岁高龄,他还唱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的豪言壮语。南宋国势衰颓,政治黑暗。政权长期把持在奉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手中,这就使陆游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他深深感到“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的悲哀。

在《关山月》一诗中,陆游对朝廷与金的议和的恶果以及官僚豪强的奢侈生 活,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④,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弦断,戍楼刁斗催月落,三十从军今白发。笛声谁知壮士心?沙头空 4 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 痕!”陆游对金统治区的人民,寄予着无限的同情,他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盼 望结束分裂和战争的意愿。《秋夜将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三万里河东 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歌颂了祖 国山河的壮美,写出了人民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还表现在他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上。陆游的后半生 在江阴的山村度过,与民的朝夕相处,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了更为深切的了 解,在他爱国诗歌的主题上很多是把关注的眼光投入到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身 上,他在《农家叹》一诗中写道:“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 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皆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 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犹生。在陆游的诗歌中,不但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心,还体现着对劳动人 民的颂扬,他在《渔夫》中写道:“老翁短楫去若飞,我欲从之已天际”写出了 渔夫捕鱼时的矫健身姿;“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写出了普通农家 人对自己生产工具的爱怜和对劳动对象的深切关心。

记梦言志也是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体现。陆游抗金志愿未遂后,把自己的志 向寄托在梦中,常常在梦中探寻自己理想的抱负。“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凉州 古战场”(《秋思》)、“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等诗篇,无一不说明了陆游以梦来实现理想的方式之一,并通过这些诗来 化解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由此,很自然地让我眼前们出现了一个横刀立马, 过关斩将的英勇威武的猛将。“三更抱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 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收复失地是陆游一生中魂牵梦绕的牵挂。在陆游记梦诗中也 能看到一个书生的影子,“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 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也能看到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随天子收复 失地,“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所以陆游自己说:“谁知蓬窗 梦,中有铁马声”(《书悲》)。

三、“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艺术特色

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特色之一:格调激昂,满怀豪情。

在陆游众多作品中, 蕴含着诗人本身具有的情愫,同时也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生活经验积累的 集中表现。陆游为人赤胆忠心,为文自然就格调激昂,豪情满怀。如他的《题海 首侠客像》就写道:“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骨饱豺狼。功名不遣斯人了,无 奈和戎白面郎。”这首绝句表达的爱国主题非常鲜明,他的一生主要思想就是爱 国、收复失地,基于这一点,格调自然不会低沉。首句的赵、魏是战国时北方的 两个大国,代之当时的山西,河南等北方金国统治区。胡尘:胡人车马飞扬升起 的尘土。千丈:用于夸张的手法,意思是尘土非常厚,“千丈黄”从厚度和颜色 上写胡尘,已在给读者一种战马经过时那种烟尘弥漫时的场面,同时也反映出胡 人为了剥削遗民进行横征暴敛的行径。使尘土千丈不落。把遗民的劳动所得比喻 为“膏”,把残忍的剥削者比喻为“豺狼”,遗民的辛苦劳动用血汗换来的财物,就这样被豺狼吮吸干净而且是无止无休,诗人把所有的情感寄托在“饱”字上,写出了生活在北方遗民的苦难生活,情感格调令人伤痛。由此可以知道,诗人收 复失地的决心致死不该的原因了,在句子中,诗人将“斯人”的刺客比喻成作者。本句就是悲愤的斥责和那些不知廉耻者连一个和尚收藏的侠客都不如!读后让人发思。

注释:

(1) 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宋代知州的佐官。

(2) 夷吾,东晋宰相王导的字。新亭对泣的故事见《世说新语》

(3) 王导(276—339 年),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 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4) 陆游此诗作于 1177 年,距 1164 年宋孝宗与金议和是 14 年。

参考文献:

(1) 邹志方著,《南宋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2) 齐治平著,《古典文学基础知识丛书·陆游》,中华书局出版,1961 年 版

(3) 王水照著,《陆游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年版。

[4].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187― 199.。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187― 199.。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M]Vol.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6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