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研究

阿海哈提·瓦合提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文化馆,新疆  木垒  831900

摘要:自古以来,舞蹈一直都是我国人民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文化艺术需求的日益提高,舞蹈也逐渐成为了群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以此为中心,深入探讨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的基础法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

舞蹈是现如今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上传播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来传达情感、故事和意义的艺术形式。舞蹈在我国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在现代背景下,同样也有着广泛的受众,其多样化的风格也深受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喜爱。

而群众文化艺术舞蹈作为舞蹈的众多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着良好的艺术属性,同时拥有着更加强烈的文化要素、地域特色和情感表达。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群众文化艺术舞蹈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加强社区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承地方文化和展示普通人艺术才华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精心选题,精密构思

舞蹈本身是文化艺术的一种,不仅有着良好的视觉观赏性,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和艺术属性,展示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历史、故事和习俗。而群众文化艺术舞蹈在编导时同样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确保其有良好的文化和艺术属性。因此,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的选题和构思是这种舞蹈的重要基础以及前提。在进行选题和构思时要充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选题要充分贴近普通群众的文化偏好和生活,舞蹈编导时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表达内容,可以是某个生活场景、某种情感体验、特定的故事情节或社会问题等,以充分引起群众的共鸣。其次是要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在选题和构思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特色文化要素,融入传统元素和民间艺术形式,在增加亲切感的同时展现地方文化独特的魅力。最后是要充分简单明了,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是面向群众的舞蹈形式,因此舞蹈动作和编排不应过于复杂,要确保普通群众能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舞蹈,从而提高参与度。

二、合理运用即兴舞蹈

即兴舞蹈是指舞者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通过即时创作和表达来展示舞蹈技巧和艺术感觉的一种方式,其在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和功能性,能够为群众文化艺术舞蹈增添独特的魅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参与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的舞者们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展示空间,在充分活跃气氛的同时往往也能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效果。而要实现即兴舞蹈的合理应用,首先可以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即兴元素,例如在固定的舞蹈结构中留出一些空白部分。让舞者根据音乐或情感的感受进行即兴舞蹈,表达个人的创造力和独特性。也可以加入互动性表演,在与观众互动的表演中,即兴舞蹈可以增加趣味和互动性,舞者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和互动,随机变化动作和表达情感,创造与观众共同参与表演的良好体验。

三、道具修饰突出主题

道具修饰在舞蹈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良好的道具修饰可以传达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核心主题,并营造整体性的情感和氛围,强化舞蹈本身的情感传递和表达。且道具修饰对于群众文化艺术舞蹈而言往往更加重要。因为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本身动作难度和复杂性较低,且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和欣赏体验,因此需要道具修饰为观众提供更直观、有趣和易于理解的视觉元素,确保用道具修饰突出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的主题。而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所常用的道具修饰有手持道具、地面道具、身体附着道具、舞台装置和背景道具这几大类型,在应用时要确保整体风格相统一,与主题完美契合。比如说在古典舞蹈中可以用到折扇、手绢和长剑等道具,而在红色舞蹈中可以使用红色幕布,传达精神和核心的横幅,以及以革命为主题的背景。除此之外,在进行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的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对道具的运用,要根据舞台的大小、舞蹈动作编排和观众的视觉效果来做好地面道具和背景的设置,确保地面道具和背景能够发挥出环境烘托作用。另一方面在编导的过程中要加入以手持道具为中心的舞蹈动作,将手持道具作为展现美感、情感或表达氛围的工具,而不能只是作为装饰品。通过多种类型道具的综合运用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真正起到修饰和突出主题的作用。

四、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是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可以充分提升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深化观众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更进一步提升舞蹈的可观赏性。而要实现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首先是要确保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呼应,舞蹈动作和节奏要与音乐的旋律、节拍和情感相匹配,因此在舞蹈编导时要充分分析音乐的节奏、节拍和情绪走向,确保音乐与舞蹈之间能够紧密配合,并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其次是情感表达,音乐和舞蹈都是重要的情感表达形式之一,在音乐与舞蹈结合时要保证两者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一致,编导时应当以舞蹈展现音乐的情绪,并用音乐衬托舞蹈的氛围。第三是强调节奏和动感,群众文化艺术舞蹈通常是要以观赏性较强的、简单的、有趣的舞蹈动作为核心,既要能激发起群众心理的共鸣,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观赏性。因此舞蹈编导时应当注意将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相匹配,舞者的动作要准确地跟随音乐的节奏,并通过身体的韵律性和动感,来强调音乐的节奏感,以创造出更加有力和生动的舞蹈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艺术舞蹈作为一种面向群众的舞蹈形式,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娱乐要求,同时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而在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既要抓住群众文化这一核心概念,同时又要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有足够深刻的了解。既要能够根据群众需求进行精准选题,还要能够利用道具和修饰强化舞蹈的主题和整体氛围,同时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紧密结合强化其情感表达和观赏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即兴舞蹈来提升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的创造力,通过以上四个维度的良好安排和优化,才能确保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符合群众的需求和审美。
参考文献

[1] 刘飞飞. 群众文化艺术舞蹈创作思维及编导法则的研究[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8):97-97,99.

[2]徐帅. 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探析[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11):184-185.

[3] 李丹. 浅谈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J]. 青年文学家,2011(14):180.

[4] 徐杨. 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的编导法则[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1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