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朱士芳

费县文物保护中心     山东   费县  273400

摘要:群众文化属于主流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当前倡导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群众文化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联系,总结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众文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良好成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传统的舞蹈、戏曲和音乐,这类内容本身与群众文化之间就有着密切联系,从这一角度来看,在群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将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能够让更多大众知晓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的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联系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导向,是以教育、娱乐为目的开展的一种文化活动,有着传承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群众文化属于主流文化的一种形态,尽管其是主流文化的一种,但是却没有主流文化的强制性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展群众文化也备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空间和文化形式,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高全民文化自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并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非物质文化是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上诞生: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诞生于当时特定的群众文化之中,比如各种山歌、民谣等,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深深扎根于群众文化之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诞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或是抒发心情、消除疲劳,或是为了调节精神、提高劳动效率,是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较多,包括口头传说与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与礼仪、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技能,这都是构成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再次,非物质文化能够滋养群众文化的开展:之所以在一些历史阶段群众文化能够团结人民、振奋精神,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来开展群众文化,让群众文化有了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总体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草根文化,都是由广大老百姓创造,并诞生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其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从两者形式来看,都属于非物质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群众文化不管是活动内容、表现形式还是组织方式上都是贴近群众的,有着民间性的特点,并且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的功能大相径庭,通过此类文化,人们能够认识世界,并且还能改造世界。除此之外,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整合功能,通过文化塑造,可以大幅提高群体的凝聚力,使人们形成共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在社会教育、建立人际关系、思想启蒙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要让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生机,那么就需要依靠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来开展,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具有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属性,一个民族和地区要实现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经济因素,很多情况下是由文化资源的多寡和质量来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区域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其他文化内容不可替代的,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发展

(一)树立保护意识,挖掘非遗文化

为了借助群众文化的发展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首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保护意识,相关部门需要深度挖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其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行针对性的保护,拓宽群众文化建设范围。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蕴含着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慢慢消失,令人十分痛心。其消失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一些重要的非遗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反而逐渐发扬光大,其原因就是由于重视度具有差异。要借助群众文化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就需要树立保护意识,建设科学的继承和发展机制,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连接点,鼓励非遗文化传承人共同参与进来,通过非遗文化来展现群众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有可帮助更多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工作中。

(二)贴近实际情况,实现创新融合

对于文化的传承需要遵循“三贴近”原则,为了让更多群众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重点表现出此类文化的团结力和亲和力。从调研情况来看,广大群众不仅渴望得到丰富文化的熏陶,更希望可以欣赏到本土优质、独特的文化内容,这种内容既能够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豪感,也能够带来其他外来文化不可比拟的亲切感。在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下,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结合过程中,也需要贴近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融合起来,进行科学的包装,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群众文化展示形式,通过各类娱乐文化活动来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使之能够自发讨论、参与表演,共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比如,可基于当地的舞蹈、戏曲类非遗来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定期组织文艺汇演,由文艺团体自编自导,这种方式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在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抓好文化宣传工作,将国家相关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入到群文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共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三)借助网络渠道,优化传承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群众文化中的渠道多种多样,在实际传承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模式,可以应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借助于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来为广大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当前时代中流行的主流元素结合起来,提升非物质文化传播的趣味性,让群众能够清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各类文化内容。新媒体的播放渠道非常多,群众可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来观看,相关部门可拍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漫画、短片等,将其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中,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迅速扩展,这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群众观看、体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力量,主动参与与之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应的线上与线下活动,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发现丰富多元的民间艺术,可举行各类文化艺术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进入到群众群体之中,发扬正能量,营造出良好的民间文化氛围,科学利用现有的场地,利用群众文化活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发扬壮大。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群众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这一渠道的建设,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之间的深度结合,助力群众提高文化自信。这不仅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能够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展现形式,实现两者的融合,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文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