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刘敬阳

临沂市兰山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涌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中,农村土地产权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存问题,并针对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土地产权制度;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核心重点问题,土地产权制度属于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存问题

1.1 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问题

在当前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依然是根据二轮承包合同来进行确定,没有根据农户人口数量来进行调整,导致土地承包出现了“人多地少”、“人少地多”的问题,“土地不均”的现象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另外,农民承包土地也存在着零碎化的问题,土地地块分散,这给现代化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现实障碍。

1.2 经营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尽管各地成立了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但整体管理水平比较滞后,不管是人数、管理模式还是主体界定上都存在问题,有的工商企业直接进入了农业经营和生产领域,由此引发出了一系列的新矛盾和新纠纷,此类企业与农户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在农村中雇佣农民、租赁土地,必然会存在风险和矛盾。

1.3 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不当

当前在各个农村实施的是“一户一宅”制度,其沿用了传统的宅基地无偿使用原则,但是在这一模式下,农村宅基地在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超面积建房、建新不拆旧、一宅多房、违法占用耕地、空心村等,这严重影响农民房屋产权的有效使用。

2 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顶层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出土地产权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明确集体土地流转的前提、关键环节以及具体内容,以此作为推进改革的核心重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涉及诸多问题,必须要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同时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也具有较大差异,土地产区制度的改革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采用差别化的制度,兼顾到效率和公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之间的民风、农民思想意识也各有差别,不同农户其资金、劳动力、资源也不同,因此,在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上也需要考虑到这种特点,针对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有效的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需要坚持民富优先,将更多的改革精力置于富民方面,避免“一刀切”。

2.2 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市场

通过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也能够刺激农业资本的聚集,使土地产区能够作为财产进行抵押,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净收益,也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建立有形的土地产权市场及固定的产权交易组织,目前,四川成都、浙江嘉兴等地都建立了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有效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借助此类市场,能够提供土地资源信息,形成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另一方面,要扶持无形的土地产权市场,此类产权市场并没有固定的场所要求,也没有土地管理、组织方面的要求,但需要增加金融资金,这能够促进土地信息的跨行业、跨区域交流,对于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价值。

2.3 优化农村土地的配置方式

从客观因素来看,如果土地资源长期分散,那么就很难发挥土地的规模效应,由此也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这就需要从政策上促进土地的集中分配,解决当前土地配置上的小块、分散状态。对此,国家可为村集体组织赋予对应的权限,在不影响土地正常使用和流转的前提中,可根据土地肥力来重新划分,尽可能遵循连片化集中原则,关注农民的自身意愿,改变以往的“生不增、死不减”原则。当然,这一政策的实施需要从试点上逐步推行,不能过于偏激,如果实施不当,反而会加深农民群体内部的矛盾,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得混乱。

2.4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之所以要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其原因是由于农业生产无法满足现行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了助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的发展路线,促进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借助于第一产业,能够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利用第二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第三产业则能够助推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这可有效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吸引外来资本的进入。对此,需要促进第一产业的升级,增加教育、科技、人才、财政方面的投入,适当延长农业产业链,改变传统粗放化经营模式,合理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建立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做到产业支农、产业扶贫,以此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5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尽快出台对应的发展政策,鼓励多种经营主体的共同进入,针对参与产业项目、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可予以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扶持。鼓励新型主体的共同参与,增加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关注对多个经营主体准入制度的资格审查,针对短期逐利、不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严禁其进入农村市场中,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确保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持续发展。针对各类直接投资的工商企业,要再三审慎,明确其进入农村土地的具体范围,引导其采用产销一体化、订单式的发展模式,助推农村经济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另外,还要重视土地确权颁证,明确规定土地用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严格管理好土地用途,严禁以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名义开展各类非农业性经营,比如建立高尔夫球场、旅游度假村等,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严禁改变耕地用途等行为。

2.6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类型有生活类设施、生产类设施等,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的科学化经营,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也能够吸引外来资本的注入。目前,已有多地在这一方面有了成功经验,如华西村等。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发挥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村经济本身就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难以应对基础设施投入的要求,为了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难的问题,可以推行PPP模式,这能够有效降低单一投资风险,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要做好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之能够长期为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这也能够从侧面加速土地流转的进程。

3 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也在持续进行,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发挥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还需要根据当前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土地产权制度,并根据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改进,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土地权利,发挥出土地产权的各类功能,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刘晓欣,张艺鹏. 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及其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虚拟经济视角下土地产权私有化论辨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77-81.

[2]杨灵,谭泽飞,杨俊伍.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经济影响分析——以昆明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6):206.

[3]王江波.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营销,2019(1):120-121.

[4]孙蕊. 山东邹城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