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朱怡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4-2023.4期间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以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后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行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使患者满意,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链式亲情护理;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运动功能

脑梗死指的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疾病。脑梗死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无传染性,但有较高致死率与致残率[1]。75%以上患者均会出现机体功能丧失等情况。产生该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脑组织缺血、坏死有关[2]。常规护理干预虽然能辅助治疗工作开展,但对患者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的影响有限。链式亲情护理重点借助家庭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以目标为导向,辅助患者完成术后康复,可改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基于此,文章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收治时间(2022.4-2023.4),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45-72(58.31±2.26)岁,病程1-6(3.62±1.03)个月。观察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5-73(58.11±2.64)岁,病程1-6(3.70±0.94)个月。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此次纳入患者确诊为脑梗死疾病,均接受手术治疗;②此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标准;③此次纳入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急性病症者;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⑤临床资料存在缺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全面了解患者信息,按照医嘱实行并发症预防干预。指导患者正确参与锻炼。

观察组: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1)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①成立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康复师、责任护士、家属等。组内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学习有关链式亲情护理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的知识。②了解患者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疾病发生情况、既往病史等。与家属共同制定患者康复方案,作为护理工作目标导向。③在家属陪同下,为患者提供脑梗死运动康复训练,积极与患者交流,满足患者身心需求。(2)链式亲情护理①制作亲情卡,包括护士信息、疾病预防知识、运动锻炼技巧等。②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亲情卡上的运动动作,为患者提供运动指导。③家属陪同,监督患者运动情况同时为患者提供鼓励与支持。④患者出院后根据记录与患者联系,制定家访制度,定期随访,持续性为患者提供身心干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χ2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运动功能

护理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运动功能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8

56.20±10.01

73.31±5.12

观察组

48

55.71±10.34

79.61±4.61

t

-

0.236

6.335

p

-

0.814

0.000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8

17(35.42)

24(50.00)

7(14.58)

41(85.42)

观察组

48

20(41.67)

27(56.25)

1(2.08)

47(97.92)

χ2

-

-

-

-

4.909

P

-

-

-

-

0.027

3.讨论

脑梗死是致残率与致死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复发率较高,对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造成消极影响[3]。临床提出,常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多按部就班谨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欠缺灵活性,对患者心理健康方面关注较少。为减少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护理人员需转变服务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链式亲情护理模式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并能促使患者更加满意。分析原因,该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能积极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二者相互配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共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在运动干预期间,家属能加强对患者的监督与管理,可提升运动干预效果。同时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还能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与鼓励,可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了解程度,故而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行链式亲情护理模式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璇,石莹,吕文静. 链式亲情护理模式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适应性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1):1649-1653.

[2]王丹,苏芳. 基于健康信念的护理干预结合超早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37-139.

[3]陈玉.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并高血压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压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7):41-43,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