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浅谈小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

刘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一小学015000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健康保障,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是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小学生;运动兴趣;习惯培养;终身体育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早期的习惯培养对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和竞争意识,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运动,奠基幸福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体育运动习惯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浅薄之见,愿与同仁商榷。

一、做好入门引导为人生发展奠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

我们常说:“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就身体发育和健康来说,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影响人一生的体质状况,健康发展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抓起。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过程看,起步阶段的引导非常关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小学生入学之初,就需要我们做好入门引导,注重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将运动习惯的培养与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的、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引导小学进行科学的运动和锻炼,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验“我运动,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的乐趣,使小学生萌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进而让体育运动的习惯养成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二、注重体育运动的机理教育强化学生的体育认知

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在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的基础上,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锻炼内在的动机,才能让学生的体育锻炼常态化。

三、丰富组织教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体育课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加之体育课多以室外练习、运动为主,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的课堂组织难度要比其它文化课程的难度大的多,体育课特有的特点,要想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法上深钻细研,把学习与运动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紧密衔接的同时,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学习、运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学中常用有激趣方式有:

  1. 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场地布置,活动器材安排,活动小组划分等内容设置时,尽力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力求将孩子带入学习情境,让学生摆脱就体育上体育的禁锢感觉。例如,在投掷教学中,教师将投掷教学生活化、游戏化。教学中,老师先让学生比赛掷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学生们一下子就都进入了比赛掷远的情境当中。经过一番投掷之后,老师问: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让纸飞机飞的更高、更远?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这时,老师为验证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出来演示。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这时老师将投掷的基本要领简明扼要地讲给学生,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进行练习,这样的组织形式,学生感觉他们就是在玩掷飞机,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学的专注,练的认真。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着、练习着,这种课堂组织形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持之发衡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2.将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中的方式。小学生天性爱游戏。体育教学中,教师将学习内容合理的融入游戏活动之中,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欲望。例如,发展速度及反应能力,可以运用“喊号追人”游戏。

(1)准备:在空地上,划一直径为10米的圆圈。

    (2)方法:学生站在成圆圈,从排头开始1-4向后报数,要求每人记住自己的号数。

    (3)游戏开始,每人按规定方向沿圆圈慢跑,在跑步中听到教师喊“某”号时,该号数的人立即离队从队外沿圆圈向前疾跑去追赶前边的同号人。在跑回原位之前以手触及前面同号者得1分,如追不上,跑至自己原位时归队,重新开始。

   (4)规则:追逐者必须从圈外跑。没听到号者不得阻挡。

    3.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竞技是体育的一大特征。体育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50米接力赛”“小足球比赛”“小篮球投篮比赛”等等,这种以比赛的方式一是避免了单独练习的乏味;二是可通过集体对抗增加运动的趣味性;三是可在比赛中相互交流、学习并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保护学生的运动兴趣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甄别、激励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导向功能。小学阶段,体育技能的习得远不及学生的兴趣培养重要。小学由于年龄小,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一时期,体育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身体发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科学的进行教学评价,老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差异与需要,以激发并促进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信心为主,切忌单纯考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应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体育的本质特点是身体活动,但如果仅仅以身体能力作为评价指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等的发展就不利于小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的观察学生,不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运动水平,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激发孩子积极的参与热情。

总之,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运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并保护好孩子的这种兴趣,关注个体差异,注意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把体育课堂变成孩子期盼的“游戏乐园”,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学习技能,增长知识,使学生在快乐运动过程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逐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2]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刘宏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

[3]李兰芳.积极开展快乐体育 感受体育课堂之美[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4]邵渊小学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习惯[J].考试周刊,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