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

张瑜

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 思考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针灸分期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  以2021.1-2022.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针灸科接收的88例周围性面瘫病患,以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n=44例,常规疗法)和实验组(n=44例,常规疗法+针灸分期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 对于病患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满意度而言,实验组分别是:95.45%、(87.45±1.26)分;对照组分别是79.55%、(62.13±1.45)分,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另外,对于病患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来说,在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其评分均降低,但是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选择针灸分期疗法能够显著性地增强病患的临床疗效,且大幅提升病患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所以此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明显且突出。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分期治疗;应用效果

引言: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又名为“面神经炎”,它是“非特异性面神经炎”诱导面肌瘫痪而发病的,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特征是:嘴眼歪斜,面部动作无法正常进行。该病在发病年龄上没有限制,且男女患者的发病率无差异,大部分都属于单侧发病[1]。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病又名为“嘴眼歪斜”,它的发病机制与过度劳累、身体受寒等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因为风邪、寒邪等侵入体内,则会造成经气阻滞失养,由此导致面肌纵缓失当。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不错的应用效果。为了能够对该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法,利用针灸分期疗法进行探讨,相关内容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常规资料

以2021.1-2022.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针灸科接收的88例周围性面瘫病患,以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n=44例)和实验组(n=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男女之比是23:17;年龄在22-85岁之间,中间值是(53.33±1.14)岁。实验组病患的男女之比是1:1;年龄在19-79岁之间,中间值是(51.02±0.97)岁。接下来需要将2组病患的以上基线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发现其无差异,P>0.05,这意味着本实验值得开展对比性研究。

筛选条件:①全部病患在来院后均确诊是周围性面瘫,均满足该病在中西医诊断要求;②所有病患都非常清楚此次的临床研究目的及内容,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此研究已经得到本院伦理组委会的审批与支持。

筛除条件:①兼有精神异常者,或者严重心理疾病者;②兼有心肝肾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者;③临床基础信息不完整者;④兼有肢体、言语等功能障碍者。

(二)方法

对照组病患选择的是常规针灸疗法,其中穴位包括:牵正、合谷、太阳、人中、印堂等;通过平补平泻的手法给予针刺治疗,治疗时间是20d。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针灸疗法的基础上,选择的是针灸分期疗法,其内容是:①对于急性期病患来说,则需要选择单纯浅刺多穴疗法进行治疗,采用的针刺手法是“兴奋二型手法”,每个穴位留针时间约10分钟,平均每三分钟行阵一次,主穴选择的是温和灸,约10分钟;肢体穴位留针时间约15分钟,期间行阵一次;施针后需要对灸面实施雀啄,约35-50下/次,1次/d,10d/疗程,坚持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的间隔时间是3d。其主穴是指:合谷、牵正、风池、太冲、地仓等;配穴是指:太冲、合谷、照海、四白、鱼腰、迎香、外关等。②对于稳定期病患来说,则需要进行透刺疗法治疗,并且还需要同时实施TDP照射。结合病患的具体病情变化,适量地增加配穴,提高针刺深度,比如:阳白透鱼腰、攒竹透晴明等,每日一次,10d/疗程,坚持治疗两个疗程;对面瘫部位进行TDP垂直照射,以患者感受到舒适为宜,每日一次,10d/疗程,坚持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的间隔时间是3d。③对于恢复期病患来说,则需要对其进行透刺治疗。并且还需要同步实施TDP照射,结合病患的面瘫变化情况,正确地确定相关穴位,TDP照射部位一般集中于病患的患侧,并且还需要对其进行散罐治疗。当对病患的迎香、下关、地仓等穴位进行针刺完成后,还需要对患侧进行持续性的闪罐治疗,确保皮肤泛红,每日一次,10d/疗程,坚持治疗两个疗程、

(三)指标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等。其中,关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价,需要划分成三个标准,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是指病患的嘴斜眼歪等临床表现、脸部肌肉功能等完全恢复,或者显著恢复;有效是指病患的嘴斜眼歪等临床表现基本得到改善,同时脸部肌肉功能也大致恢复;无效是指病患的临床症状及脸部肌肉功能并没有好转或有明显的加重趋势。

临床满意度是由本医院科室主任编制的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其总分是100分,分值愈大,说明满意度愈高。

焦虑及抑郁评分是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见评价,其满分均是100分,其中,分值愈大,说明焦虑及抑郁情况愈严重。

   (四)数据分析

此实验数据需要利用SPSS27.0软件开展统计处理,在进行计数指标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x2检验,然后利用(n,%)进行表达,如果P<0.05,意味着其之间的差异明显,值得开展统计学分析活动。

二、结果

(一)统计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对于病患的临床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95.45%、79.55%,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其数据可参考表1介绍。

           表1  统计分析2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44

11

24

9

35(79.55)

实验组

44

21

21

2

42(95.45)

(二)统计对比2组病患的临床满意度

对于病患的临床满意度来说,实验组是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其数据可参考表2介绍。

           表2  统计分析2组病患的临床满意度评分(x±s)

分组

例数

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

44

(62.13±1.45)

实验组

44

(87.45±1.26)

(三)统计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及焦虑评分

对于病患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来说,在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其评分均降低,但是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其数据可参考表3介绍。

           表3  统计分析2组病患的抑郁及焦虑评分(x±s)

分组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6.78±1.45

40.12±0.34

49.45±0.08

41.44±1.55

实验组

57.89±2.01

31.02±1.45

50.02±0.07

32.12±0.22

三、讨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肢体麻木、呆滞、瘫痪等,对病患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等带来不良影响。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病属于中风的一种,它一般是因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受阻、风邪侵入等造成的。通过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调和气血、祛风驱寒、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脉等目的[2]。在选择针灸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调整好体位,且督促患者能够调整呼吸状态,正确屏气、呼气等。对于急性期病患来说,正处在与病毒抗争的重要阶段,此时可能会出现正不胜邪等情况,如果局部进行穴位刺激或许会减弱正气,所以其治疗原则是:减轻神经压迫、消除局部肿胀;对于静止期病患来说,需要以恢复传导功能为核心,此时需要主要调和经络气血,促进血气运行,减轻局部神经压迫等。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发现:对于病患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来说,实验组的优势明显超过对照组,且两者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由此来看,采用针灸分期疗法的应用效果突出,且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所以该方案的临床应用是值得借鉴与推崇的。

参考文献

[1]毛楠, 裴静, 侯杰.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及对FDI评分影响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1):1.

[2]李尚锋. 针灸辨证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体会[J]. 心理月刊, 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