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张玲

身份证号:37250119801109554X

摘要:目的分析流产治疗的症状和规则,以提供临床流产治疗的参考。妇科方法 妇科 妇科 , 妇科全食谱 , 秦书目 , 有效生产 宝藏 , 妇科 庙 科 在这五本妇科经典书籍中治疗, 筛选和整理数据库, 总结 规律 症状, 用药规律。我们分析使用药物的频率,四种气体,五种口味,治疗流产的主要药物,并进行可视化。共纳入治疗流产的药物咨询112,共纳入214例中药相关病例,主要为轻度、温度、冷度、甜度、甜度、苦味、苦味、苦味、苦味、肝炎、肾脏、脾脏、肺、胃、心脏药物、寄生虫和杜仲的主要药物和连续性片段——网络出现频率较高。。结论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以补虚为主,性味多甘温,多归肝、脾、肾经,治法以补虚固冲、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安胎用药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妇科经典专著;中药治疗;先兆流产

引言

先兆流产是指妇女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有阵发性下腹痛和(或)腰痛的一种疾病;妇科检查示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和孕周相符。先兆流产为妊娠早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根据先兆流产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胎漏”“胎动不安”“妊娠下血”等范畴。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大龄妇女生育过程中面临着罹患妊娠病的风险。近年来,先兆流产的发病率更是不断上升,高达20%。先兆流产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发展为死胎、堕胎、小产等。先兆流产既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也可对孕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西医治疗先兆流产通常采用激素疗法,通过补充孕激素以支持黄体功能,定期监测妊娠期的雌孕激素水平及行子宫附件B超检查,必要时完善病因检查,对症处理。西医治疗方法及可用药物较为固定单一。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在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纠正孕妇自身机体的偏颇以安胎。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不仅临床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较少,具有较显著的特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索《经效产宝》、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明代武之望的《济阴纲目》、清代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以及相传由清代竹林寺僧所著的《竹林寺女科》。屏幕截图,以确定有效的医疗案例。必须在医疗组中注明药物的全部成分。按照上述排除标准,查找和选择明确诊断为前流产的有效医疗案例,对个别医疗案例进行检查和整理,建立与前流产治疗相关的医疗案例数据库。。

1.2方法

对纳入方剂中的药物名称根据《中药学》《中药大辞典》进行统一规范处理,如将“条芩”“子芩”规范为“黄芩”等。纳入中药的归类、功效、性味、归经等亦参照《中药学》及《中药大辞典》进行规范。

1.3观察指标

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的统计;中医证型;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的统计

按纳入标准整理的医案共112诊次。对医案的中医证型、用药频数、中药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对进行统计归类。

2.2中医证型

112诊次的先兆流产案例中,有中医证型描述的医案有97诊次。112诊次的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为主(频数16)。中医证型排列在前五的见表1。

表1中医证型统计

2.3中药频次统计

对112诊次先兆流产医案的中药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有中药214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为菟丝子(频次67,百分比59.82%)。见表2。

表2中药频次统计

2.4关联分析

支持的程度是含有药物组合的处方数量,占处方总量的百分比。药物A→B的置信度是药物B在含有药物A的配方中所占的比例。含有药物A和B的处方占所有处方的比例。药物A→药物B的强化程度以含有药物B的药物A的处方比例与含有药物B的处方比例的比率表示,置信水平≥0.65,支撑水平≥0.15,对112例输卵管进行了中药相关分析,确定了30对具有较高匹配频率和密切相关的药物组成。结果见表3。

表3112诊次先兆流产案例中药处方药物关联分析

3讨论

本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从《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经效产宝》《竹林寺女科》这5本妇科经典专著中共筛选得到治疗先兆流产的古方110首,涉及中药98味。其中出现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有当归、川芎、阿胶、甘草、人参、生地黄、白芍、艾叶、白术、葱白、黄芩、熟地黄、茯苓、桑寄生、续断,共15味。高频药物的当归、川芎、阿胶、甘草、人参等的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提示古代医家辨证妇人先兆流产以虚证和血瘀证为主,这与该病体弱多病、房劳多产、跌扑损伤的病因相符,也符合现代学者任可可等[5]的先兆流产证治规律研究结果。《妇人大全良方》由宋代妇科大家陈自明所著。陈自明秉承“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怀胎十月与四时五行更迭相应,指出妊娠逐月均由不同的脏腑经络滋养胞胎。遂在“妊娠随月数服药及将息法”篇,列有逐月安胎方9首,每首遣方用药都具归经特色。例如妊娠一月,胎气萌动,如四时之令始,肝木相应,胎儿主要由足厥阴肝经脉所养;肝藏血,以血为用,遂拟补胎方药用熟地黄、吴茱萸、乌梅等,色黑味酸以入肝肾,益精生血并敛阴,使肝木得以涵养,生发有源。挖掘得到的治疗先兆流产用药规律对现代中医临证治疗先兆流产具有以下指导意义:(1)“补肾健脾养血”为安胎大法。《傅青主女科》认为,补先后天之脾与肾,可固胞胎之气与血。肾气盛则胎元固,气血足则胎体养。本研究中的高频药物以补虚为主,多归肝脾肾经;现代治疗先兆流产的文献资料亦表明脾肾不足、气血两虚是本病的主要证型。故而临证需注重肝、脾、肾三脏,注意审查气血之盛衰,以“补肾健脾养血”作为安胎大法,治疗以求脏腑合和、气血调达,可采用新方组合C2为底方加减运用。(2)用药“有故无殒”,巧用活血化瘀药。医圣张仲景采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合并癥病的妊娠出血,开活血法治疗先兆流产的先河。本数据挖掘得到的当归-川芎高频药物组合,提示常用活血化瘀药安胎,为后世妇科医家在安胎时应用活血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佐证了妊娠期间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安全性。现代医家运用当归、川芎、丹参、三七、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治疗免疫性流产(如易栓症)、子宫肌瘤、腺肌病合并妊娠、孕期合并宫腔积液等,疗效均较满意。故临床对于先兆流产血瘀证的治疗,可遵循“有故无殒”用药原则,用药时当胆大心细,慎用性猛之破血之药,可选用力量温和兼顾养血之品,做到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3)逐月归经、适时安胎。根据“逐月归经”理论,妊娠十月,分别由不同的经脉所养。孕早期主要由肝胆经所滋养,胎元始系,胎气始萌,需使肝木得养,生发有源。故治当注重养血填精、清肝疏肝。孕中期主要由脾胃经所滋养,胎长而壮,养胎需注重调养脾肾、补气养血。孕晚期主要由肺肾经所滋养,由于胎体渐大,阻碍气机,肺气易宣降不畅,肾与膀胱易气化失约,致使水道不利、津液输布异常,故安胎当注重宣肺顺气、通调水道。临证时当抓住孕早、中、晚期不同的生理特点,顺应四时节气,在不同孕期安胎用药有所侧重。

结束语

综上,本研究总结出妇科经典专著治疗先兆流产用药以补虚为主,性味多属甘温,多归肝、脾、肾经,治法以补虚固冲、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另外,中医妇科经典专著遣方用药中还具有“逐月归经”“有故无殒”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赖娟,刘芳,钱立锋等.中药加减辅助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5):783-786.

[2]农夏欣.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41(12):1810-1814.

[3]俞佳,丁彩飞,张伟.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0):2522-2525.

[4]仰漾,朱蕴璞.早期先兆流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症状转归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6):19-20.

[5]余培罗.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5):5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