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3
/ 2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

王春梅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017000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也变得日益突出。作为临床护理的关键角色,护士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然而,由于护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许多护士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因此,针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是临床护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有很高的护理素质,同时还需要教育和培养有志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新一代护士。因此,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质量,对于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加强临床护理队伍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学方法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需要熟悉、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教学文章、视频、讲座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护理技能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护理技能系统,并能熟练运用。这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技能、护理常识、护理器材的使用等方面。只有能够从实践中输出经验和教义,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引导。
3、沟通技巧
有一句话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需要能够更好地与患者交流,提供更为真诚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此外,也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解答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课程资料

课程资料对于培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需要对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以便更容易地理解和学习。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各种综合设计方案、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即沉淀经验,结合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更快、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进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需要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比如对新手护士的培训要求相对简单,力求快速掌握技能和实践技巧。而对于经验更丰富的老师,需要注重知识更新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二、培训的实效性临床护理师的培训要以实践为基础,理论指导、心理引导、沟通技巧等重要的部分都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体现,这样培训的果效才更为明显。培训的可持续化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培训的可持续性,以确保培训的效果可以持续维持一定的时间。

5、在进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1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教学重中之重,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其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着主导性作用,其整体素质和带教水平是影响护理学生临床训练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带教队伍,而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师资培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将封闭式教学变成开放式教育,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5.2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而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不是新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课堂多为填鸭式,老师被动地听课,接受培训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员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看出,由于专题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最期望的理论培训方式,高萍等报道,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教育学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

5.3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进行培训,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

由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都是护理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培训,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在临床教学中存在老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差、护理技术操作演示不规范、带教随意性大、经验式教学等问题。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提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需求度高,而忽视护理人文社会课程的重要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士更多地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教育是早已被接受的理念,强化带教老师人文意识、加大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力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还要弥补他们重视度不够的课程,应集中进行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的培训,同时,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素华,孙宏玉,郑修霞,护理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的测定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45-447

【2】胡毓智.应用型本科教育:地方专科性本科学院的发展空间〔J〕。宜春学院学报,2004,26(3):77-80

【3】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2007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6

【4】Erickson JI,Holm LJ,Chelminiak L,et al. Why not nursing 〔J〕.Nursing,2005,35(7):46-49.

【5】Schnautz L,Our ownworst enemies:are we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crisis in nursing〔J〕.Am J Nurs,2003,103(11):11.

【6】邱贤云,张琴辉,符丽燕,等。教师为主的标准化患者在外科护理综合实验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