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新型城镇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研究

骆文涛

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发展模式由工业和农业向城市和农村转型,以小城镇为重点向以城市群为主体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城镇化,让人们在城镇里安居乐业,实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美好生活目标的达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关系到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让居民生活在城镇中更加舒适、安全、便捷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为视角,探讨新型城镇化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处在加速推进阶段,从国家层面而言,已明确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质量”;从地方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也在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实现全面小康,这也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城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动力,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人口聚集过程[1]。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促进城乡统筹,从而使每个家庭都能够获得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务,并且更加充分地体验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公平、社会福利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因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城镇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城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善。同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提升居民生产生活效率。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2]

二、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1.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分析。美国是典型的城市化国家,通过50年的工业化发展,美国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点的网络型城市化体系。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近4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形成了“大城市、小社会”的新型社会结构。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大城市带动、小城镇协调”战略。德国在城镇化过程中采取了两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实现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第二步是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日本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先农村后城镇、先中小城市后大城市两个阶段[3]

2.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开始,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迅猛推进,2014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8.52%,较上一年增长了1.08个百分点,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1.27%,较上一年增长了1.05。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将大幅提升,60%以上的城镇居民总数将突破1亿。

3.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三化”协调发展。中国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工业化阶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为城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为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为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城市群与城镇发展特征

城市群是以超大特大城市为核心,若干具有密切内在经济联系的中小城市为节点,以高速铁路网或高速公路网为纽带,依托发达的交通和信息网络所形成的规模巨大、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群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形成了一个更加完善的经济网络,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城乡统筹得到了加强,产业发展得到了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城乡之间的关系,并积极鼓励农民有序地迁往城市[4],以加速他们融入当地社会的步伐[4]

四、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缺乏整体统筹,缺乏对城镇发展的前瞻性研究,缺乏对城镇发展的动态评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

二是部分市政设施功能缺失、功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城市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布局不合理,部分区域道路交通拥堵现象突出,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漏损率高、污泥处置水平较低;部分重要节点规划设计不合理,市政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

三是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相互配合不足;执法主体单一、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城市综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

四是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功能亟待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和措施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集约发展、生态文明,通过促进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流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强区域合作与统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

1.编制高质量的总体规划。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区域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好市级层面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2.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并重点关注城市功能分区,以提升城市整体品质,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定位、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规模,明确不同地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分工和定位。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建设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的网络化城市群体,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优先布局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市,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结束语:

实现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以确保城市、村庄、社区的有序发展,同时兼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包括工业、信息技术、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减少城乡之间的差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建造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能保证城市的长期繁荣,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它既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变革的关键因素,更是确保发展的支撑。因此,我们应该把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使得生产空间更加有序、舒适、美丽。

参考文献:

[1]张晓薇. 我国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及其评估研究[D].南昌大学,2022.

[2]王刚. 中国城市群驱动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2.

[3]李志英,邹红艳,张钰婷,王晓云.云南省基础设施投资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工程管理学报,2022,36(05):49-54.

[4]茹晨雅.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