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进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融合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浅谈推进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融合发展

李思远

(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2247 )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的快速推进,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工程与社会、自然的矛盾愈发显著,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变得至关重要。如何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工程伦理问题,结合工程建设工作实际,探索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工作思路,努力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业务全过程,推动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


当前,技术已经对我们这个世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工程师在技术各个方面的发展上扮演了一个核心角色。工程师创造产品与程序来提高食物产量、加强植物保护、节约能源消耗、提速通信交通、促进身体健康以及消除自然灾害等方面,也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并增进美好。然而,技术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负面影响,严重破坏了社会和自然环境,甚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所以,技术的风险不应该被技术的好处所掩盖,同时技术的负面影响也不是简单地可以完全预见,除了基本的和可预见的技术影响,也存在潜在的二次影响。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将长期存在,并且正在遭受伤害的人们也将长期受到危害。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科教育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以提升工程师的责任意识作为教育中心地位的首要问题,在工科专业课中引入伦理学教育对我们的品质培养、责任感培养意义深远[1]

1.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拉桥也被称之为斜张桥,意思就是这种桥的主梁是由许多拉 接拉在桥塔上,它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组合起 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也可看作是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被拉代替了。最终的目的就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 降低建筑高度,减了结重量, 节省材料。斜拉桥有不少的优点,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看看其优点: 跨越能力强、建筑高度低、受力合理、设计构 多样性、施工方法安全、刚度大、桥型美观。斜拉桥的不足之处: 设计计算困难、施工技术要求高、链接构造复杂。

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然,前提是不能脱离工程建设空谈生态环境保护,也不能只搞生态环境保护将工程建设边缘化,更不可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搞“两层皮”。要切实以工程建设促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保护促工程建设,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强则工程建设精,工程建设强则生态环境保护实。工程建设工作引领和推动有力,生态环境保护才会更加有动力、有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成效,工程建设才会更有依托、更有生命力和活力。破解“两张皮”问题,最根本的是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消除“不需抓”的认识误区,形成“必须抓”的认识自觉。

2.工程伦理服务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一般来说,工程师职业伦理守则是工程师个人 与职业社团以及同行之间的契约,起着改善职业形 象、阐明行为规则和促进公众福利等三个方面的作 用,是工程师集体伦理意识的表现。工程伦理准则 早期主要强调工程师对雇主的义务、忠诚以及自己 的职业良心,后来更加重视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以及对整个人类福利负责,标志着工程伦理正 向“终身责任制”发展。在我们的职业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首先从思想上认识 到这份职业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既要为国家的经 济发展出力,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索生 态文明与工程建设共生之道,才能真正意义上胜任 本职工作。

工程技术与伦理具有内在的关联,工程技术蕴 含、渗透着伦理因素,离不开道德干预和伦理指导。 工程伦理学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技术伦理问题始终 是工程伦理学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工程伦理的 核心范畴。工程伦理范畴本身意味着人,需要重视 的方面有很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材 中的一些理论有时并不能引导我们在面对具体工  程问题时进行正确抉择。例如,生命伦理学中的“公 正”原则,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生和医院面 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在需要救治的确诊病例远超 医疗体系可以承受范围的情况下,应该先救哪些人 才能符合“公正”原则才能使疫情对生命的伤害 降到最低[2]显而易见,仅靠教材中的基本定义和 理论知识,我们并不能作出正确抉择。因为现实社 会中,我们面临的伦理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矛盾 冲突的,是需要权衡利弊的。而平衡点又因时间、地点、价值观、文化不同而变化,形成动态平衡[3]

作为理工科学生,我们对于工程伦理教育的需 求更为迫切和深入。由于我们工作时可能会更多地 参与工程建设,所以不仅要对工程伦理有一个全面 的理论性认识,还要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 际问题中解决出现的伦理问题[4]

3.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的途径

(1)筑牢诚信意识,时刻守住底线

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方案的撰写过程中,应该秉承诚信意识,实事求是,不能被权力和利益牵着鼻子走,随意伪造数据,要对自己的技术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2)借力人工智能,创新工作方法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地运用高科技方法,把新时代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发展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最大增量。例如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噪声环境污染和潜在环境风险,可以通过智能技术进行改进,从源头控制,实现全过程可持续发展。

(3)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评估体系

只有存在成熟的管理制度,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不盲目追逐经济利益,给下属层层传递压力,造成恶性循环,应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稳步推进工程建设,指导各个职能部门有序开展项目建设。

(4)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举报

我们的职业本身是为了社会服务,社会所接收到的信息相对于我们内部工作人员所感知到的更加客观公正,我们不仅要听取好的赞扬,也要勇于接受批评和意见。可以利用“三微一端”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广泛收集群众建议,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丽,韩春鹏,程培峰.土木工程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的实践与探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1):66-68.

[2]于波,樊勇.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3):10-17.

[3]杨育红,张蓝文.中国工程伦理教材编写体例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2):25-27.

[4]杨少龙,徐生雄,樊勇.15年来国内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