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建筑到建筑碳足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3

从绿色建筑到建筑碳足迹

黄飞

中冶赛迪重庆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401122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展开工程建设工作时,愈发重视起“绿色”“低碳”“环保”等问题,从选址到设计、施工,均坚持渗透绿色理念,保证所建设的建筑项目,可处于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节能、环保、减少污染等功能,为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本文结合行业实际发展状态,分析从绿色建筑到建筑碳足迹的相关内涵,根据其基本发展原则,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绿色建筑;碳足迹;问题与发展

引言:结合当代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态,对绿色建筑、建筑碳足迹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致力于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提供一些理论、经验支撑,使绿色建筑进一步发挥出其实际价值,为我国人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无尽的动力。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点论述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建筑。处于全生命周期内,绿色建筑可以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标,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且高效的空间,促使人和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呈现和谐、共生的良好状态[1]

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当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建筑所处地的环境、气候、资源等相关情况,针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健康舒适、安全持久、生活便利、环境宜居以及节约资源等多项指标展开综合性的评价;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也应当以建筑群或者是整栋建筑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在明确评价对象之前,应当以相应的法条、法规为基础,分析建筑是否可以满足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对于一些涉及整体性、系统性的指标,则应当基于工程项目总体予以评价;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当在工程竣工后逐步进行,当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图后,便可以进行预评价。评价的等级具体可划分四个级别,分别是三星、二星、一星和基本级。

在建设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时,需要尽可能地降低使用合成材料的数量,结合建筑所处地理环境,合理使用阳光节约能源,同时,也能为居住者提供接近大自然的空间,使居住者产生别样的居住感受。通过促使人、建筑、自然环境,呈现和谐发展的良好状态,使用天然条件创造出良好居住环境,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控制并减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度,使建筑行业、人类的生活,能够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状态。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1)室内环境的特点

对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具体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是温度,日照、声音,以及空气质量。①温度。热舒适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体验。使用传统空调系统,虽然能够有效维持室内温度,但经过研究发现,若是室内温度达到绝对舒适的状态,便极易产生“空调病”等问题,同时,也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对臭氧层带来破坏[2]。而建设绿色建筑,则在关注人体热平衡问题的同时,关注身体个别部分对于温度的不同需求,最后再合理使用自然能源。②日照、声音。室内光环境对于室内的气氛、室内建筑的使用体验,同样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建设绿色建筑时,引进光色好、无污染的日光,将是绿色光环境的核心内容。同时,舒适、健康的光环境,也应当保持较强的美观性,照度均匀、眩光控制合理。基于此,在设计建筑时,需要结合不同时间、地点的光照情况设计建设方案,保证充分发挥阳光的价值。此外,健康、舒适的声音环境,也会为房屋居住者、使用者,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基于此,在设计时,经常将易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不常使用的房间当中。③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满意程度。在秉承绿色理念展开建筑活动时,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对新风量进行调整,保证空气洁净度、流速,可达到既定的标准。

(2)室外环境的特点

绿色建筑,既包含室内环境的绿色建设,也包含室外环境的绿色建设。而在规划室外绿色环境时,则需要兼顾景观建设、环境融合生态化等多个方面,促使室外环境可得到可持续、有效的应用。例如,在建设绿色建设时,首先需要重点考虑的便是建筑所在地的经济条件、地理特点、文化习俗等因素,通过充分融合上述内容,使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能够与建筑物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呈现不可分割的状态。

二、建筑的碳足迹内涵论述

从建筑行业的角度来说,不可否认,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房屋、建筑,都会排放一定的二氧化碳。建筑的碳足迹,可以被理解为是建筑处于全生命周期中的“碳耗用量”。“碳”便是木材、煤炭、石油等这类由碳元素所主要组成的自然资源,其具有不可恢复性特征。当“碳”的损耗量越多,便会产生越多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暖化问题加剧。也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房屋建筑都会排放二氧化碳,建筑的碳足迹,也便是指其处于运作过程中和整个运作周期内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量[3]

一个建设的碳足迹,将会对新建筑产生直接影响,对当前建筑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而在建筑行业内部,通过对建筑行业自身以及对顾客展开文化教育,并成立起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秉承着绿色理念设计建筑施工方案,将会使建筑的碳足迹降到最小状态。

在一幢建筑中,影响碳足迹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差别在于,部分原因呈现直观状态,部分则呈现隐性状态。在建筑中,影响碳足迹的直观原因是大部分人所熟知的电力能源问题,使用风力、太阳能、地暖去降低能耗,这类技术也愈加广泛。同时,供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水资源消耗过程中会使用到能源。同时还存在其他部分隐性因素,如,建筑施工时原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三、建筑碳足迹评价对生命周期内建筑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理念的渗透与实施,对提高建筑水平、提高建筑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宝贵的推进作用。在此过程中,绿色理念也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建筑污染问题的重要理论,被视为建筑行业内的“珍宝”级指导思想。但随着绿色建筑逐步呈现商业化发展特点,导致建设绿色建筑的初衷被忽视,且存在着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便是针对绿色建筑的评估内容较多,形式繁琐,导致最终对绿色建筑的评分并不能表示其碳排放为生态环境带来冲击的实际情况。

现有的绿色建筑认证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健全性特征,基于此,为了维护生态环境,保障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应当探寻更有效的绿色建筑政策,构建完善的建筑碳足迹认证制度,发挥此制度的可靠性、科学性,精准捕捉绿色建筑的实际状态,剖析建筑碳足迹历程,掌握重点碳排放建设环节,从全社会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

四、绿色建筑的建筑碳足迹评定策略

为了使绿色理念与建筑活动的融合更具实效性,保证绿色建筑的建设价值,彰显其实际功能。针对以往碳足迹研究工作中获取的经验得知,需坚持推出有效策略,以便能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获得正确的评估效果,真正发挥出绿色建筑的建设价值,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一)创建完善的碳足迹数据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碳足迹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势必要通过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制度,对工作实践起到辅助作用[4]。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要创建完善的碳足迹数据管理体系,切实满足碳足迹评价的基本需求。同时,基于我国和日本、美国等国家在能源效率、能源结构的差异性特征,在使用能源时所生成的碳排放系数的不同,在创建数据管理体系时,不能直接沿用国外资料生成数据库。对我国建筑建设过程中碳排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金属类建材需要被划分为高耗能、高加工度以及高碳排放的建材,如水泥较钢筋、铝料碳排放低很多,因此,为了降低碳排放,大部分地区在施工时,都会以水泥为主要施工材料。而一些天然类的建材,碳排放量显然要更低一些,如夹板、石膏、硅酸钙等,其中,木材类建材的碳排放量要更低一些,因此,也被建筑行业、环保领域,视为低碳建材,其碳排放量甚至表现为负值。基于此可充分说明,直接套用其他国家的碳足迹数据是不合理、科学的,这一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二)以设计导向为基准建构碳足迹评估平台

处于国际层面上,针对最常使用的建筑碳足迹的评定,多是以估算建材资料的方式予以计算,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可以以设计导向为基准,构建碳足迹评估平台,也便是使用常用的IO系统为载体,执行碳足迹评估方案的设计工作。在IO系统当中,施工方、设计方、评估方均可轻松操作,其中所配备的模块、术语,都是各方所熟悉的、能够完全理解的,因此其有着操作便捷的特点。同时,借助此系统,也可以保证设计者、投资者的工作行为呈现公开、透明的良好状态,进一步保障了碳足迹评估工作的有效性。

以设计导向为基准,需要设计者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通常情况下,有学者指出,可以采用如下碳足迹计算方法实施评估工作:在所有假设工程、内外装工程、结构施工等细节设计完全完成之后,才能对其碳排放数据进行评估。在对某建筑的形态、设备材料进行计算时,发现在进行数量估算、图纸说明整理、资料复查等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工作难度高,工作耗时长等问题,若仅是以粗略计算的方式评估其碳足迹,也很难保证评估结果的精准性,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基于此,建筑行业方面应当合理利用IO系统,以设计导向为基准,预测建筑使用的建材和设备的碳足迹,并制作完备的替代方案,实现减碳目标。

(三)充分渗透预防思路实施碳足迹评估

通过建立起一个可渗透预防思路的碳足迹评估模式,保证真实“揭露”建筑的碳足迹。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揭露方法为以“产品视野”为基准进行盘查的理论,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碳足迹的实际情况。而对于建筑行业来讲,此理论并无过多实质性价值,主要原因在于,工业产品能够通过投入一定资金获取碳足迹认证的标识,而这对于价格昂贵、无重复生产可能的工程案例来讲,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和优势。并且,针对建筑展开碳足迹评估,需要提前实施评估工作,找出有效的替代方案,获取控制减碳成效的管理工具。基于此,建筑碳足迹的评估系统,除了要执行碳足迹的揭露功能以外,更应当提供减碳技术的基本操作功能、减碳策略指导功能以及预防治理功能。此外,针对部分碳足迹评估顾问企业,在执行评估工作时,仅是针对建筑材料的碳足迹进行粗浅估算,结合这一问题,应当精准把握评估工作的解释、预测以及控制能力,落实减碳行动。

(四)执行分级评估制度推进碳足迹评估工作

在针对建筑的碳足迹进行计算时,需要避免出现盲目计算的情况,应当对减碳因子展开细化评估、诊断,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减碳行动是具有意义、有价值的。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分级评估法,此评估方法也经过了实际验证,彰显出了其应用优势。此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设计方案和假设情境的标准方案进行分级评估,计算出两种方案的碳足迹和具体指标。目前各国都有不同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甚至一个国家不同的机构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林业,针对碳足迹的核算方法,主要核算生产木材时所消耗的能源和使用的化学用品;在渔业,碳足迹包含捕捞、加工、运输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包含船只燃料使用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等。基于建筑行业的实际特点,具体核算内容则应当包含施工材料、设备排放温室气体、所消耗的能源等。同时,可以将分级评估等级制定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且为了保证此分级制度的实效性,也可遵循合格从宽、拉大差距的基本原则,针对一些稍稍高于法规的案例,可以给予其“合格”评价。而针对一些可以接近最高减碳标准的案例,则给出一级评价。

五、对绿色建筑的建筑碳足迹评估工作展望

在行业内,以创建低碳建筑体系的形式,构建起完善的建筑碳足迹评价工作制度,获取更多建筑单位的认同和支持,做好绿色建筑碳足迹的评估工作。在今后,为了进一步发挥绿色建筑的建设价值,避免绿色建筑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彻底成为商业化的生财工具,行业内应当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建筑碳足迹评估加强重视,进行深化研究,持续探寻构建碳足迹评估工作制度的有效路径。同时,行业内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从心底深处认同碳足迹制度的价值,避免将此工作流于表面,而是应当坚持推进工作,展现其实现理想工作目标的决心。而一些存在其他想法、借助碳足迹获取利益的行为则应当得到制止,如,一些公司以网络为载体,设计吃饭、旅行主题的碳足迹APP,甚至在衣物、食物上标记碳足迹标识,此举动对节能减排并无积极贡献,仅是这类公司为了盈利而使用碳足迹的一种错误行为。

针对部分企业不愿意揭露建筑碳足迹的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建筑行业,均应当对此问题加强关注,明确此问题对行业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未来予以专门的治理[5]。例如,部分企业仅是在意碳标签,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是否拥有碳标签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内容,也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对于建筑行业内,各类与碳足迹治理工作不符的行为均应得到治理,只有彻底解决了这类问题,绿色建筑才能真正彰显其实际价值,在节能减排、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的碳足迹问题不容忽视,在以绿色理念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时,应当精准结合碳足迹的内涵,将减污降碳理念放在首位,成为建筑行业展开环保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建立完善的碳足迹评估制度,做好绿色建筑的评估工作也尤为关键,在此方面需要持续研究,找出“减碳”的有效方式,使绿色建筑的建设更具价值,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全社会。

参考文献:

[1]冯岩季磊.解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科研, 2022(1):0018-0020.

[2]李仲.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21(8):0051-0051.

[3]李婉婷.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J].建筑技术研究, 2022, 5(4):69-71.

[4]郑文元,宋秀杰.绿色建筑在解决北京城市发展问题中的作用研究[J].城市住宅, 2021, 28(8):69-71.

[5]万明博,张廉波,高博.绿色建筑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转译,实践及发展[J].建筑结构, 2022, 52(S02):1589-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