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及处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及处理对策

张昳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在本次实验实施中,以回顾性研究形式开展,选取在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出现的3220份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对血液样本的临床检验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可能导致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总结具体改进对策。结果:从本次相关数据分析看,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样本的原因较多,样本量过少是其中的主要不合格原因,样本凝固占比次之,同时还包括溶血、送检不及时、采血不规范、抗凝不全等。结论:可能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具体原因给予优化改进。

关键词: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对策

引言:临床医学检验是疾病诊断的重要过程,可以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极高价值。可用于临床医学检验的标本较多,血液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检验标本,能够通过对血液的检测准确判断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进而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不过据目前实际情况看,在完成血液样本采集后,极有可能因多因素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利于保障后续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甚至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1]。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应重视对过往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分析可能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给予针对性解决。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便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了简单探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样本

本次研究选取研究样本3220份,均为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时间阶段为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均是由医院专业工作人员完成对血液的采集、处理、送检等过程。

1.2 方法

对322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检验全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中的不合理过程,并整理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此为依据制定改进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此可选择SPSS23.0软件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在具体统计学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可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还需分别通过“X2”、“t”进行检验,确认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后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对3220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据悉“样本量过少”“抗凝不全”“样本凝固” “采血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溶血”等是导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中“样本量过少”是占比最高的不合格原因,明显高于其他几种(P<0.05)。

1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不合格原因

数量

占比

样本量不正确

1083

33.6%

抗凝不全

6

0.2%

样本凝固

903

28.0%

采血不规范

155

4.8%

送检不及时

279

8.7%

溶血

794

24.7%

合计

3220

100%

3 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工作重要,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医院中已经引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医学检验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不过随着当前医院临床检验工作愈加繁忙,使得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发生率较高,很容易给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形成较大影响,更会耽误对患者疾病的有效判断及治疗[2]

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采取回顾性研究形式探讨分析了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如表1所示,“样本量过少”“抗凝不全”“样本凝固” “采血不规范”“送检不及时”“溶血”等是导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中“样本量过少”是占比最高的不合格原因,明显高于其他几种(P<0.05),以下便对以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①样本量过少:为保障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采血人员需要严格依照具体标准控制采血量,但在实际情况中,极有可能出现采血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具体采血量,以至于部分血液标本可能未达到相关标准,因此便可能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形成标本不合格隐患;②抗凝不全:在完成对血液的采集后,血液中的细胞会因离开人体逐步衰竭,直至死亡。通过在采血后使用抗凝剂,能够使血液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保鲜”效果,为后续临床医学检验提供便利[3]。不过据目前看来,在完成采血后,个别情况下会出现抗凝不全的问题,这与对抗凝剂的使用不合理有关,因此无法有效保障血液离体后的有效保存时间;③样本凝固:该情况在血液标本采集中比较少见,一般是因操作不规范引起;④采血不规范:整个采血过程虽然步骤较少,但依然需要采血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流程进行采血,但由于采血工作比较繁忙,采血人员很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进而可能影响具体采血工作,不利于保障血液标本质量;⑤送检不及时:在完成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据悉医院一般要求血液标本采集后2个小时内送检,若时间过长血液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等便会发生变化,无法用于临床医学检验。⑥溶血:溶血是影响临床医学检验准确的主要因素,一旦在血液标本中发生溶血,会出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明显下降的情况,因此可能会影响具体检验结果。据悉可能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的原因与操作不当、抽血器具不合格有关。

从以上几种原因分析看,导致临床医学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应重视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①完善并落实规章制度:鉴于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应积极构建严格、严谨、完善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整个采血、送检、检验过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每一环节均能够达到相关行业标准[4]。对此需要医院管理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涵盖整个检验科,并负责对采血过程的全过程控制;其次,应注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可基于整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多部门联合机制,使整个过程能够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更严格的管理机制,将血液标本的采集、制作过程更加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②优化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其实血液标本不合格与血液标本采集流程有一定关联。对此在具体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应提高警惕,树立严谨风险意识,在采血前主动询问患者情况,例如是否有皮外伤、是否有输液等,根据以上情况准确判断,合理选择采血部位;完成采血后应立即封好试管盖子,并进行轻微摇晃,促进抗凝剂与血液样本的融合。③加强样本存放管理:血液样本在采集后并未立即送检,但这也可能导致送检不及时,鉴于此应重点加强样本存放管理。需要在采血处设置专门的冷藏冰箱,用于暂时存放血液样本,若条件允许则需立即送检,否则可通过冰箱暂时存放,但也应尽快送检。④加强培训: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是重要参与者、实施者,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水平,这是保障采血工作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前提。护理管理部门可定期组织采血人员进行培训,尤其需要围绕采血理论知识、采血流程、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学习,还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确保采血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采血技能、熟悉采血流程。

经本次研究分析看,导致临床医学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样,样本量不足及抗凝不全占较大比重,应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持续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琴,王詝,陈思思等.医学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管理模式改进后的效果评估[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453-2456.

[2]易艳华,徐长志.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1,13(01):25-27.

[3]徐娟.临床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J].包头医学,2020,44(03):16-18.

[4]韩福金.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