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
/ 2

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孙士淋,王金玲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摘要: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主要以口服药物为主展开救治,然而,药物于胃肠道的粘膜快速吸收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即将其归纳为生物药剂学。而生物药剂学是指药物于跨膜转运期间,受转运蛋白所影响,造成药物难以快速被胃肠道的粘膜所吸收,最终使药物于患者机体中的利用率、吸收率不断下降,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服药物;药物吸收;生物药学;影响因素

一、生物药剂学概要

1、生物药剂学内涵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药物化学和药剂学研究的深入、药物动力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此药学新学科。它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关系的学科。

2、生物药剂学研究目的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它的产生,积极地影响着药学工作者的研究思路与工作方法,为提高药物研究水平与临床应用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口服药物吸收的过程和方式

1、吸收的过程

口服制药剂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再经过三个不间断的过程共同构成:最开始,药品要从释药体系中放松进入到消化液中,之后溶解在消化液中的药物经过胃肠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到门静脉之中,最后药物再从门静脉进入到肝脏当中,剩下的没有被肝代谢消失的药物才能够进入到体内循环系统中发挥出具体的治疗效果。

2、吸收方式

药物被吸收进入到肠粘膜能够透过以下一种或者几种形式:跨细胞渠道、细胞旁路渠道、载体或者受体介质导入的转运。因为载体介导的吸收是需要依靠特殊的蛋白分子进行的,但是经过细胞之间的密切联系的旁路渠道多是让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有通过的权限,并且吸收的面积不大,大约是吸收表面积的左右,因此大部分的药物都是通过跨细胞渠道吸收的。

三、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物药剂学因素

1、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在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中,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第一因素是生物药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口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药物的溶解性直接会影响到药物在身体内的溶解速度,如果药物研究开发后溶解性低,将会在身体内溶解时需要较长时间。药物长时间无法溶解,导致药性释放缓慢,影响吸收同时,还会影响药效。同样,如果研发的药物溶解性很高,这种药物能够快速被身体吸收,出现身体内血药浓度急速升高,导致药量过大问题。同时,还容易引起药效持续时间短问题,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治疗价值。因此,在研究开发口服药物时,需要合理控制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使药物持续稳定发挥作用,以此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2、药物的膜通透性

在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中,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第二因素是生物药剂膜通透性,所谓的膜通透性,是指药物在胃肠道黏膜转运功能。药物是否能够被身体吸收,需要经过口服后进入到胃肠道。胃肠道中的上皮细胞会阻滞药物被身体吸收,因此,药物是否能够在胃肠道内运转,是影响药物吸收的第二影响因素。药物在跨过胃肠道黏膜过程中,需要有以下方面的运转机制,第一个是被动扩散,第二个是主动运转,第三是易化扩散,第四个是外排分泌,最后一个是细胞内代谢。以上五个运转机制都会影响到口服药剂的吸收问题,因此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研究,然后将研究的影响因素应用到生物药剂的研发中去,以此来提高口服药物的吸收效果。

3、首过作用

所谓的生物药剂首过作用,是指药物被肝脏提取过程。阿药物被身体吸收过程中,还需要经过肝脏的提取这一过程,因此药物如果不能够被肝脏有效提取,也会影响口服药剂的吸收。药剂被肝脏的提取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肝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即药物通过肝细胞的底膜从血液中进入到肝细胞内。第二步即药物在细胞内通过被动扩散或由细胞内载体介导转运至代谢部位或毛细胆管膜。第三步即药物经胆汁排泄,这一过程中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载体介导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毛细胆管膜转运至胆汁中排泄。以上三个提取过程都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效果,因此在研究口服药物时,需要生物药剂性质适合以上三个肝脏提取步骤的需要。

四、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障碍

1、循环系统因素

循环系统因素由:肠淋巴系统、胃肠血流的速度、血流量、肠肝循环等组成。其中,血流量对于胃吸收的速度会造成影响,而血流量针对小肠的吸收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主要由于小肠黏膜的血流量比较充足;随着肝首过的效应逐渐增大,所代谢的药物就越多,这就使血药的浓度慢慢减小,最终影响药效。如果患者体内肠肝循环药物存储的时间较长,则会导致部分药物的血药浓度渐渐转变为双吸收峰。而且,药物于消化道内大量吸收,大多数是经毛细血管由循环系统完成相应的转运,而淋巴系统在机体内的转运往往可以将其忽略,但是针对一些大分子的药物吸收其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


2、消化系统因素

消化系统因素有:肠内运行、胃肠代谢、胃肠液pH值、食物影响及胃排空率等,而消化道内不同的pH环境,对弱酸性、弱碱性等物质解离状态会造成很大影响,且分子型的药物与离子型的药物相比,容易吸收。而胃肠道内的酸性、碱性环境,对于部分药物安全性、稳定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使部分胃粘膜面积大及接触机会多的药物,于胃中对于弱酸性的药物吸收则会渐渐加大。尤其针对需及时产生作用的药物,如止泻药,其胃空的速率对于药效发挥会产生直接影响。此外,肠运动也会使固定制剂渐渐分散、崩解,待其和肠的分泌液完全混合之后,可使药物和肠表面上皮接触面积扩大

3、生化障碍

肠上皮细胞的代谢酶以及药物的外排泵共同组成了生化障碍的重要环节。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多数代谢酶,像是细胞色素P450酶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等,能够把进入到细胞中的药物完成代谢性操作,也就是循环之前的代谢。透过一些外部排出体系把细胞当中的相应药物从细胞中排出去,从而稀释药物浓度。

结束语

药物给药方式各不相同,其中口服药物最为常见。这种方式是给予患者口服药,口服药物一般在肠道粘膜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患处,起到它的治疗作用。但是,药物被肠道粘膜吸收的过程相当复杂,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医药界可以用生物药剂学性质这个词来总结。设计口服用药之前,需要对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有全面把握,特别要重视的是药物的膜通透性以及首过作用等等性质对药物的跨膜转运体系前代谢产生的影响,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口服用药进行合理设计并且良好的预计制剂的生物使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宋昌盛,李芳.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J].健康之路,2018,17(02):217.

[2]尹婕,白雅婷,南楠等.佐匹克隆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属性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21,44(06):1171-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