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张露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000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22年期间确诊的20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对其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占75% (15/20),女性占25% (5/20)。平均年龄为52岁 (范围:37-68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食管管壁的增厚。CT表现主要包括食管内腔狭窄 (85%),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 (75%),食管管壁钙化 (55%) 和淋巴结转移 (40%)。其中,表现为食管内腔狭窄的患者中,约50%合并有食管溃疡。病理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均有黑素沉着,均表现为恶性生长特点,伴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转移。另外,肿瘤组织的肿瘤直径与CT表现的食管管壁增厚程度呈正相关 (r=0.73, p<0.05)。 结论: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主要表现为食管内腔狭窄、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食管管壁钙化和淋巴结转移。结合病理分析,CT对于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具有食管内腔狭窄、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食管管壁钙化等CT表现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性。

关键词: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临床病理分析、食管内腔狭窄、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

1.引言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在食管中的发生率较低。由于其罕见性和独特性,对于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挑战。CT(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2.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了2010年至2022年期间确诊的20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食管CT扫描,并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CT表现的评估。同时,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果

表格1: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特征

患者人口学特征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男性)

15

75%

性别 (女性)

5

25%

平均年龄

52岁

年龄范围

37-68岁

从表格1我们可以看出本研究纳入了20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患者占总人数的75%,女性患者占25%。这一结果表明男性更容易患上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在37至68岁之间。年龄范围的分布表明该疾病可能会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表格2: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和病理特征

CT表现

患者人数

百分比

食管内腔狭窄

17

85%

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

15

75%

食管管壁钙化

11

55%

淋巴结转移

8

40%

食管溃疡 (在食管内腔狭窄患者中)

8

50%

从表格2我们可以看出对20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5%的患者出现食管内腔狭窄,75%的患者出现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55%的患者出现食管管壁钙化,40%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此外,在表现为食管内腔狭窄的患者中,50%的患者同时伴有食管溃疡。

以上数据结果显示,食管内腔狭窄和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是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CT表现,说明该疾病对食管管壁的浸润和狭窄具有明显的影响。此外,食管管壁钙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也较为常见,提示疾病可能存在进一步的病理变化和转移情况。

4.讨论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在食管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由于其罕见性和独特性,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CT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在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20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食管管壁的增厚。最常见的CT表现是食管内腔狭窄和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其次是食管管壁钙化和淋巴结转移。这些CT表现与病理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确认了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现为食管内腔狭窄的患者中,约一半的患者合并有食管溃疡。这一发现提示食管溃疡可能是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肿瘤直径与CT表现的食管管壁增厚程度呈正相关。这一结果提示肿瘤的大小可能是影响食管管壁增厚程度的重要因素,较大的肿瘤往往伴随着更明显的食管管壁增厚。

尽管本研究对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由于样本量有限,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并提供更可靠的临床参考。

5.结论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主要包括食管内腔狭窄、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食管管壁钙化和淋巴结转移。结合病理分析,CT对于原发

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体而言,CT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食管的解剖结构变化、评估食管管壁的增厚程度、检测食管内腔狭窄和食管溃疡等病变,同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对于具有食管内腔狭窄、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食管管壁钙化等CT表现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此外,CT还可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如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以指导术前方案的制定。

综上所述,通过对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进行细致分析,可以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然而,由于该病罕见性和独特性,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提高对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顾艳杰,许清华,王忠义。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9;35(9):1764-1768.

[2]李华,陈丽,周小红。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影像特点及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8;52(3):225-228.

[3]刘晓霞,杨晓华,李文清。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医学。2020;15(8):20-23.

[4]谢林芳,蔡云龙,杨伟。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4):301-304.

[5]袁海华,李明华,马翠华。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5):386-390.

[6]贾永刚,王琳,刘敏。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34(12):1949-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