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分析

张甘霖

厦门市滨东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加快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步伐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时代为教育事业带来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这也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会大幅度促进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便利条件,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为培育具备数学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引言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措施。从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来看,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最为普遍,且取得的效果非常好,也是教师实践中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主要是改变静态的教学模式,利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进而保证学习质量,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形成与掌握,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加强印象,增长才干。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类似的知识,所以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认知规律上都存在很大困难,再加上教材又比较抽象,很多学生觉得非常吃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几段视频资料,然后向学生介绍什么叫作“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紧接着告诉学生:“你们看到的只是两个图形拼成的立体模型,它们之间有缝隙,但是根据‘割补’原则,把这块缺失的部分剪下来,仍旧可以拼出另外一个完整的三角形,那么这个新三角形的底与高,就是这个被裁掉的三角形的面积。”听完之后,学生恍然大悟,纷纷表示原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竟然是这样简单。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系列互动练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可帮助教师迅速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带来的限制,全面推动小学数学课堂走向智慧型、高效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门科目真正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投身其中,全神贯注地钻研,否则即便花费了很多精力,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依旧收效甚微,更别说喜欢上这门功课了。除了创设适宜的情境之外,教师还需要善于抓住机遇,巧妙运用媒体,采取恰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演示出一张白纸卷成圆柱形状的过程,并配以音乐,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世界里。

2信息技术2.0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谈及教育问题时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其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励的方式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艺术的水平与学科教学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设计环节通过巧妙融入教学艺术的形式,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课前导学活动作为学生新课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媒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整体时间较短但是其教育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在信息技术2.0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2.0的优势精心设计导学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基于学生认知兴趣的基础上保障学生以高昂的学习状态开展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前导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动物类型的蜻蜓、蝴蝶图片;图形类型的三角形、正方形;房屋建筑类型的宫殿、屋顶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常见图形的展示提出启发性的导学问题:“观察这些生活中的图形,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在教师导学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很快就能发现这些生活实物的特征和规律,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轴对称图形。相较于传统单一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基于信息技术2.0的生活化导学活动既符合新课标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与实际应用的要求,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主动参与意识的驱动下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3转变观念,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课堂的整合,需要教师站在整体把握和注重结构化的高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科本质和对高一阶学习有支撑意义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理解数学本质关注数学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把概念、原理及法则等勾连起来,建立知识体系,并通过合适的主题教学内容,用信息技术把基础框架搭建好,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针对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并将其序列化、系统化。如,教学《确定位置》这一内容,目的是学生能用数正确表示物体位置。为达到这一目标,笔者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运用课件,把教室里的每个同学用小圆表示出来。当圆逐渐缩小,缩小到成一点时,就成一张方格图,如果用零来表示列数和行数的起点,这张方格图就完整了。

4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想要保证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就要重点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能够有效加深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教材数学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将信息化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融合,还能够充分实现“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目标,进而有效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对教材数学知识的探索积极性,重点培育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内容后,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先在教学课件中为学生展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然后将甲一分为二,用黑色与红色两种不同的颜色进行表示;随后将乙一分为三,并用字母A、B、C进行表示,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红色半圆形属于甲的二分之一,图形A属于乙的三分之一;那么将红色半圆形与扇形A加起来是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呢?红色半圆形减去扇形A以后又属于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呢?让学生通过计算解答教师刚刚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小学学生就会加强对于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认识,进而为其日后学习分数乘除法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科学习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深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对数学教学的作用,有效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借此不断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趣生动的网络资源的帮助下,全面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冒红艳.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江西教育,2022(9):58-59.

[2]李大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