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融入研学游模式的探析——以北川药王谷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中医药文化融入研学游模式的探析——以北川药王谷为例

黎乔楠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绵阳市621000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罹患各类身心疾病,这些身心疾病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由苏联学者布赫曼(N.Berhman)于20世纪中期提出[1],是一种非病非健康状态,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主要表现为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正式提出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2],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尽管这一全新的医学模式已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肯定,但受制于现代医学的诊疗观念,亚健康这种轻度身心失调的状态并不能引起临床诊疗数据的变化,对此临床医务人员通常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无法在摒弃其他诊断标准的基础上仅依据症状给出相应有效的治疗,这使得亚健康人群常常深受困扰。

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提出了未病的概念。中医经典医术《黄帝内经》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强调了未病的重要性。区别于现代医学依据权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不仅更加注重未病的防治,同时在调理治疗已病方面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中医的基础理论由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和藏象学说组成,中医的两大特点即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与恩格尔教授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似,中医的整体观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整体(即天人一体观),同时还强调人自身也是对立统一的。整体观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采用宏观思辨的模式认识和把握人体与疾病的关系,是把天、地、人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认识,是对人体生命现象以及相关事务的全面认知,是对人的生物性以及社会性的全面把握。它强调人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生存状态以及精神心理和人体生命质量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人和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展规律的。而辨证论治则是中医对于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在整体论的理论指导下,中医的辨证论治就不再是单纯的治疗疾病,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调和阴阳。中医的很多治疗手段都能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例如附子入药既可以降血压也可以升压[3,4];针刺天枢穴既可以治疗便秘还可以治疗腹泻[5];针刺内关穴既可以治疗心动过速,同时还可以调节心动过缓[6]。这些例子都表明,对于亚健康这一类身心失调属于未病范畴的疾病,中医治疗具有更为独到的优势。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我省地处西南盆地,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是著名的中药资源库,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盛名。我省的道地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家喻户晓的就有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这些道地药材最初在野外环境中生长,后来为获得较为稳定的药物来源才为人类广泛培植。在我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的药王山上,有一处颇有武侠遗风的山谷因其独有的中药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而闻名,这便是药王谷。药王谷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森林康养基地,相传药王孙思邈曾游历于此,《通江县志》有云孙思邈采药于邑东龙溪,遗址宛然。。在这片海拔2000米的山谷中,蕴含着独特的3000亩古辛夷花林和6000余亩、200余种连片的中药材林。辛夷花,又名望春花、木兰花。辛、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鼻塞、鼻渊。此处的辛夷花有别于他处,不仅植株高大(高度达30米,胸径超1.4米),花苞也格外大(单颗花苞重量远超500克),并且连绵成片,形成了独特的百年辛夷花海的壮丽景观。白居易曾特意前来观赏并且写下了“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相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的妙笔。这辛夷花海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现代研究发现,辛夷花具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能保护鼻黏膜,促进黏膜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反应。其花蕾含挥发油,挥发油中富含望春花素、α

-菠烯、桉叶素等,具有镇静、镇痛、抗过敏、降血压的作用[7]。这3000余亩辛夷花林便形成了一个具有宣肺通窍功效的独特“药气疗场”,使置身于此的人们可以尽情地吐故纳新。不仅如此,依托药王谷天然的中药林资源优势,结合传统中医文化,当地政府顺势打造了一整套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譬如开发出药膳、药茶、药酒、药浴、国医馆等中医药体验类产品,树立了药王菩萨、孙思邈和历代医药先贤的雕像,以及随处可见的太极阴阳图、莲花、葫芦、五禽戏等中医药文化符号。真正做到了在游玩的过程中调理身体,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类旅游。

目前旅游市场上以中医药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基地模式大多流于表面,吸引的游客群体相对单一(以中老年人为主),既无法有效带动当地就业,又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群体逐渐年轻化,当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调理和养生,“蹦迪戴护膝,红酒泡枸杞”、“熬最久的夜,敷最贵的面膜”等各类调侃段子层出不穷,催生出了“朋克养生”的概念。囿于现代医学诊疗模式,市场上的旅游养生项目过于悬浮流于形式,对年轻的亚健康群体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这类人群的养生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养生旅游市场的消费群体定位单一,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想要探索一种中医药文化融合研学游的新模式,即在传统中医药文化旅游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改变,例如增加项目、文化宣传、精准定位,增加对年轻群体及亲子家庭具有吸引力的项目,扩大市场;同时改进营销方式,摒弃传统的被动接收式的宣传方式,合理利用当代传播的新媒介例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精准把握目标群体的心理,将改进后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新模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