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科普之急性重症胰腺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1

重症科普之急性重症胰腺炎

吴芝璇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胰腺炎(pancreatitis)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出现水肿、充血、坏死等病症,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胀、发热等,其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手术损伤及感染等因素均会引起该病症。胰腺炎可轻可重,轻度胰腺炎往往可自行康复,而重症胰腺炎其死亡率高于15%以上,其中轻度胰腺炎若不及时治疗,持续性发展从而进展为中度及重症胰腺癌,因此无论发现该疾病时属于轻度、中度及重度都需要予以重视,并应当及时就诊并听从医生建议采取治疗。下文通过对胰腺炎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讲解。

因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急性胰腺癌又分为轻症、中症和重症,重症在其中非常危急。重症胰腺炎(SAP)又称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或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部分轻症胰腺炎患者治疗预后较好,但仍有1/3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其死亡风险极高,同时治愈后患者的疾病后遗症无法治愈,导致其预后生活质量极差,因此对于重症胰腺炎应当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轻症胰腺炎与重症如何区分呢?首先通过病症表现可以明确轻型胰腺炎一般仅有上腹疼痛,而且疼痛不太剧烈,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重症胰腺炎不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症状,还会因胰腺炎可导致肠麻痹而出现腹胀,其发烧、血压降低及相对血容量不足导致的无尿、尿少等均会发生,甚至发生重度感染性休克。其次当出现腹痛腹胀等一系列病症入院就诊后可明确观察到以下病症特点:体查可检测重症胰腺炎有明显腹胀,腹部扣鼓音很明显,如果患者有休克表现,可以测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皮肤花斑样变化,常见胰腺炎周围渗出明显,脐周和后背还可以看到花斑;而轻症胰腺炎通常仅有上腹压痛。在影像学检查中轻症胰腺炎仅有胰腺水肿或者周围少量渗出,而重症胰腺炎血淀粉酶有可能反而不高,血气分析会有酸碱失衡表现,血常规可能有感染表现,电解质会有紊乱,根据病因可能会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CT会出现胰腺周围大量渗出、包裹性积液,甚至胰腺坏死等表现。

重症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中的特殊类型,通常伴随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病症,除常规的腹部大出血、肠瘘等情况,还会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为后续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也导致死亡率较高,预后生活质量差。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首先要采用常规用药抗生素来预防胰腺坏死或感染,对于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肠道移位细菌,同时临床常见应用广谱敏感抗菌药物,对于坏死组织必须要及时清除,一般采用冲洗通畅引流,通过开腹手术、腹腔镜或者内镜清除,必要时还可以敞开腹部切口随时进行处理,在这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出现呼吸衰竭或肾衰竭时还需要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及透析治疗等。由于重症胰腺炎的治愈性差,因此对于胰腺炎疾病出现时就应当做好积极预防:其一,积极治疗胆石症,胆源性胰腺炎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待急性胰腺炎病情好转后,应及早进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取石手术,降低胰腺炎复发几率。其二,合理饮食,适度饮酒,平时生活中应少饮酒,甚至不饮酒。积极调整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进食时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有胆结石患者还应清淡饮食,忌食油腻食物;平时生活中,增加蔬菜及高纤维素类食物。其三,控制体重和血脂,《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中指出,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日渐增多,且呈年轻化、重症化态势,需引起重视,它有超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成为第二大病因的趋势。因此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降低血脂、合理安排饮食及控制体重是必要手段,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必须要积极地加强体育锻炼,有效减少高脂肪、油炸、碳水食物的摄入,将体重维持在达标范围内。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高危疾病,如甲状旁腺亢进、十二指肠憩室、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疾病。最后在治疗胰腺炎相关疾病的同时,除药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遵医嘱行为,减少危险因素,降低疾病恶化病变的可能,促进疾病的治疗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