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 3

1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以德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陈誉夫

(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

新时代以德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完善学生个人品德,最终实现社会良性发展。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忽略德育精神的问题,对德育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认识不足。为彰显德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从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以德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从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建设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德育氛围等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德育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目标,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实现路径


1

立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前的实践中存在德育引领不足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分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实现德育的合理融入,多角度探索德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可以切实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可以为我国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高校思政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有待提升

思政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认知和实践需要不断提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思想启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但是当前,存在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对德育认知不足的问题。一部分思政教师观念不够先进认为德育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并不重要,或者认为德育是一种抽象的教育方式,与学科教育没有关系。还有一些高校思政教师在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可能更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学习和深入研究。同时很多高校思政教师对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认知不够明确。他们可能过于关注知识传递,而缺少对学生品德、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部分教师存在技能水平不够的问题,高校思政教师不一定都具有德育相关方面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对于德育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缺乏经验和能力。同时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日益明显,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不同,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培养,但部分思政教师自身对实践的缺乏,使得在实践中难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归因于高校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培训缺乏支持,缺乏更新认知和改进实践的机会。这可能导致他们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多样化的德育需求。这些不足之处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引起重视,加强对德育的认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教学实践经验,多角度多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推进。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够多样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讲授理论知识、组织思想动员、开展学生活动等形式来进行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单一和陈旧,难以满足当今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难以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而且往往是一味灌输理论知识,缺少实际应用和互动交流。许多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少有互动和参与性的课堂活动,学生难以主动参与,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对实践教育轻视导致当前很多高校思政教育过于偏重思想理论教育,缺少实际操作和体现。有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材资料不全等问题,限制了多样化手段的开展。而且现如今一些高校的学科门槛设置和专业规定也在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例如,在某些专业设置中,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或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存在,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教育生态也不断变化,新型媒体、网络技术等创新手段对思政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思政课程的教育形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而目前的思政教育模式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缺乏新颖的思政课程设计,更少有融入高科技手段的教学模式。

1.3高校德育氛围营造不足

在当前教学工作中,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时间不足,部分流于形式化,课程教师以及校园文化环境都没有对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教育难免存在缺位,一些高校虽然在学生课程中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但却仅仅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讲授,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如面对选修课机会和对专业的兴趣培养等方面稍有空白。同时高校德育主体责任分散,教师和行政人员将责任推卸给学生,忽视了自身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且不能简单将德育教育理解为纯粹的灌输道德知识,如果德育教育一直停留在课堂上灌输道德知识,那么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因此,高校不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应当探索多种德育教育形式和方式,借鉴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德育教育。

二、新时代德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新时代是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也变得更加重要。德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品质、道德行为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引领高校教育健康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发展需要健康有序的德育引领,这样才能够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基本道德观念的塑造。德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于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可以通过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领高校教育健康发展。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公民意识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德育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这有益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最后,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还要关心学生的人格素质和综合素养。在德育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高品质人才,塑造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多元化的文化素质的学生。

第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德育不仅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知识结构,更是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和引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政课教育、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个性特质,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感,助力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如果德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就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培养出更多道德高尚、具有正义感、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能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德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当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德育扮演着重要角色。德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塑造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它可以培养学生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党性意识。同时,高校的德育引领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和历史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认知。所有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人发展,也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

另外,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在思政课教育中可以担负主要责任。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提高学生思政课教育的质量和深度。同时,高校可以采用一些新技术和教育模式,增强思政课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借助线上互动交流平台、开展定制化课程、优化思政课课程设置等。通过这些举措,将思政课教育与德育教育贯通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同时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三、新时代德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主题,把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例如制定充分系统、富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营造凝聚人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导向转变是新时代德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将德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转变传统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转变。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贯穿于课程、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育人机制对高校学生的良性发展非常重要,高校通过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实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成长空间。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要注重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领导才能等综合素质。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等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让学生全面成长。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倾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潜能,健全人格。高校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综合素质的培养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校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需求,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培养学生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社会情商,以提升综合素质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成为立志追求真理、热爱祖国、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建设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可以建立各种形式的互动平台,如线上课程、讲座、讨论组和论坛等,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互动平台,包括论坛、微信公众号、在线问答平台等,便于师生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信息分享。学校可以组建师生互助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教育内容。老师可以作为指导和引导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定期组织线上讲座、研讨会、主题讨论等活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促进深入交流和学术思考。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知名校友等参与,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在建设线下互动平台的同时开展线上辅导和答疑,教师通过提供线上辅导和答疑服务,使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寻求帮助。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解决学生在思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要对学生社团活动给予支持,对于学生组织和社团提供指导,鼓励他们组织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活动,如讲座、展览、演讲比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思政教育并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建设互动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广阔的交流渠道,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价值,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为高校的德育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第三、营造德育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德育导向的方式营造德育氛围,在高校制定并贯彻一系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的德育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明确高校的德育使命和责任。学校需要树立一批道德高尚、思想品质优秀的榜样人物,如校友、师长或社会知名人士。通过他们的事迹和经验分享,激发学生的崇德向善之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刻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解读,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伦理准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要注重从教育者开始整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榜样和指导,同时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密切沟通,建立起信任和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扮演榜样的角色,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引入德育导师制度,为学生指定一位导师,定期进行谈心交流和指导。导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思想变化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建议。通过设立德育指导处或类似机构,协助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德育的咨询和辅导服务,为学生解答疑问、引导行为,及时处理德育问题和突发事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会、社团组织等自主管理的机构,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以上措施,高校可以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使德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引领力量,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杨明佳,任冉.新时期“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社会科学动态,2021(10):47-51.

[3]张天华 , 孙傲 . 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理与机制研究 [J]. 渤海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

[4]葛越.立德树人 :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J].智库时代 ,2019(19).

[5]周黎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12).

[6]胡皓.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功能研究[J].国际公关,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