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

刘丹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中医医院  6631002023年7月《医师在线》

摘要:由于新生儿刚刚接触外面环境,并且新生儿处于身体发育的初始阶段,新生儿逐步调整生理结构,适应环境。由于新生儿没有成熟的抵抗能力和身体内环境的调节能力,当新生儿患病后会出现迅速恶化的情况,因此应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从而提升干预的效果。提高护理预防措施的针对性,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和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防范与对策

由于新生儿较为脆弱,并且较为敏感,同时缺乏表达、沟通、自理能力。新生儿的身体发育不完全,导致免疫力较弱,当其患病后,会出现病情反复情况,当护理工作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肺炎等病症发生。因此应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干预,降低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提升新生儿安全。

1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当隐患发生时应通过相关干预措施,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以下对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归纳。

1.1人员因素

由于新生儿情况的特殊性,更应提升护理工作的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工作不认真,出现交班工作对接不认真,以及不能保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由于在新生儿护理干预时,涉及人员较多。当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操作流程不规范,仪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新生儿不能自主表达,并且无意识支配能力,因此增加护理不安全因素。新生儿家属由于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缺乏,不了解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1]。以上情况会增加新生儿护理不安全性。当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能合理的分工,协调能力较差时,会造成新生儿检查和护理工作出现缺位,导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在住院期间,家属对新生儿知识了解较少,不能正确辅助护理人员工作。同时护理人员不能有效的和家属沟通,引发医疗纠纷。

1.2环境因素

在环境方面,病区不能严格进行分级,对感染病房、非感染病房和早产儿病房,重点在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中,患儿住院人数的增加,导致病房严重不足,导致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同处于一个疗区,医院通过及时扩大住院区域对床位紧张的情况进行缓解,但随着而来的区域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制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1.3技术因素

由于新生儿等仪器设备使用种类较多,同时设备的性能较为复杂,例如光疗箱、远红外救治台、各种型号的呼吸机等等。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性能,以及机器故障处理知识的匮乏性,导致仪器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引发新生儿损伤和安全事故。

1.4管理因素

相关研究发现,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在新生儿安全和生活护理中不能满足具体需求。影响生活护理和等级护理的要求。并且新生儿较多,护理人员较少,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容易增加护理人员的紧张情绪,不及时对工作和心理调节,容易引发护理人员情绪抑郁,对护理工作产生影响,影响医患关系,进而对医院形象产生影响。

2新生儿护理预防措施和对策

2.1人员因素

应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性和综合素质。医院在选择新生儿护理人员时,应保证护理人员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同时必须具备新生儿护理的耐心。护理人员应具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同时保证爱岗敬业。护理人员应学会站在新生儿家属角度思考问题。保证操作准确,流程规范。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得到家属的认可,提升自身操作能力,提升本院形象。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时,应按照医院规章制度进行。医院应对护理人员在每个月进行系统考核。包含操作和责任感考核[3]。责任感考核主要依据家属投诉率情况进行统计。保证护理人员工作满足新生儿需求。

2.2加强基础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应按照消毒灭菌制度要求,严格执行,保证消毒灭菌符合要求。在为新生儿配奶时,防止奶源污染。喂奶时应根据相关要求,不能离开新生儿身边,直至喂奶结束。新生儿喂奶时应采用侧卧位,当新生儿有分泌物时,应纳及时清除,避免发生呛咳情况。对新生儿洗澡过程中,应先对水温进行调节,采用正确的洗澡手法,对洗澡时间进行记录。洗澡后应对新生儿进行按摩操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查看床围栏情况,防止危险发生。在抽取新生儿血液时,应防止由于新生儿哭闹造成坠床。抽血完成后,应及时对抽血部位进行按压操作,防止血流不止,同时护理人员应动态观察新生儿抽血部位情况。保证暖箱和光疗箱中,温度和关照时间的设置,及时对新生儿光照时间等指标进行记录。

2.3加强病区管理

当新生儿较多时,应及时对新生儿分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疾病类型。设定合理区域对新生儿管理。保证分流合理,同时对新生儿进行隔离,保证新生儿安全。护理人员调整消毒时间间隔,通过紫外线灯对病房进行消毒,保证温度湿度满足新生儿要求。对护理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防止交叉感染。

2.4减轻护理人员压力

应提升医院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理解护理工作的难度,增加对相关人员的心理干预,增加人员,实施弹性工作制度,增加绩效。给予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对其产生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为防止工作操作失误有重要意义。

2.5规范用药

由于新生儿用药相对于成人复杂性较高,因此应保证新生儿护理人员了解药物特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按照药物说明书情况将药物分类,制定学习的周期性计划,保证护理对新生儿常规药物全面了解。应对相关人员及时培训,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6观察输液部位

由于新生儿较为特殊,需要通过营养液和药物输注,因此应在静脉输注过程中,对静脉情况和新生儿身体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后综合评估。确定静脉输注的位置,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注时应选取可反复穿刺以及弹性较好的位置,按照医嘱,对泵速度进行控制[4]。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重点观察周围有无红肿情况,提升护理的安全。

2.7提升工作水平

医院应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相关人员对设备使用和设备操作规范正确性,同时派遣优秀人员外出学习,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满足临床实际需求。

2.8保障护理人员合法权益

应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不可出现涂抹、漏写的情况。从而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权益,发生纠纷有据可查。

结论:由于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多,医院应对不安全因素定期进行统计,同时进行系统培训,防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应通过监测小组发现护理人员在护理新生儿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佳男.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8):3-4.

[2]张晨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4-5.

[3]骆春苗.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6):2-3.

[4]邱露洁,陈丽萍,徐慧松.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则管理在新生儿护理用药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