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于永海      ,范传福

130434197904180056

372924198008051518

摘要:目前,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投资效率和整个产业的长期发展,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国家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随后颁布了相对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和改革质量管理形式,进一步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有效的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与第一要务,是每一个领域必须全力以赴达成的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强烈的要求和紧迫感,这是因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没有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新能源波动性、随机性的挑战,如何辨证处理好“能源三角”关系,做到既安全可靠供电,又合理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快速提高新能源渗透率,是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面对的主要课题。

1质量管理标准化在店里工程当中的必要性与系统分析

1.1质量管理标准化在店里工程当中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期发展。电站、输电线网、变压器等电力工程设备,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它遍及着全国所有的各省、市、县、镇、乡村。依据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会严重到影响国家战略方针的稳定。因此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工程项目的质量,贯彻落实标准化工作是必须的。

1.2分析和引入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复杂性与系统性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具综合性、动态性以及复杂性,其中复杂性具有一下的特点:第一,在电力工程项目实施的时候,设计比较多的主体,包含:用户、设计、施工、监理、供货商以及验收等;第二,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长,比如:施工规划决议、施工前期准备、施工环节、验收环节、评估环节等;第三,工程项目管理内容比较复杂,比如:人员、设备、原料、环境等。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由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被分为了多个子系统,子系统由多个因子组成,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电力工程系统基本结构有清楚的认知和掌握,将重要和复杂的问提区分开来,同时进行及时的处理,进而实现复杂简单化的宗旨。

2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2.1电网基本形态

“以分布式智能电网为方向的新型配电系统形态逐步成熟,就地就近消纳新能源,形成‘分布式’与‘大电网’兼容并存的电网格局”,这种表述看似没有问题,其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矛盾性。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以分布式新能源为基础、源网荷储一体化、具有一定自平衡能力、高度智能化的主动配电网,它代表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与此相适应,输配电网的关系将由传统的主从依附关系,变为双向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一种类似平台与用户的关系。能否深刻认识输配电网关系发生的质变,是能否科学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

电网的基本形态由电网的本质特征决定,新型电力系统最基本、居于“第一性地位”的特征是新能源为主体和配电网有源化,由此形成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是:“平台型柔性化输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有源配电网)”。这里的电网概念是广义的,前者主要包含传统的非化石电源和集中式新能源电源,后者涵盖所有分布式清洁电源与小规模的集中式新能源电源。

2.2区域电力平衡格局

与传统能源“西多东少”的情况完全不同,我国新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一直呼吁要实事求是评估我国的新能源资源禀赋,提高东部地区电力的自给能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丰富的风光资源,包括可观的海上风能资源。据有关报道,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到2025年、2030年和2050年预计将分别达1亿千瓦、2亿千瓦和10亿千瓦以上。此外,沿海各省份都具备建设核电的条件。在我国,相对缺少能源资源的是中部地区。从长远来看,跨区域输电格局将会从现在的“西电东送”,逐渐演变为东西部同时向中部输电的新格局。

3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构建

3.1构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指标评价体系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含义的界定和各个行业以及区域工程质量的标准化管理的实际操作经验,特别是以南方电网的实际经验为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就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四个一级指标,包含组织和方法、行为质量以及实体质量和二十一项二级指标,以逐步明确了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评价指标框架。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主要内容包含质量管理的条件、人员配备、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等多方面的规范要求。标准化的方法主要包含质量管理的系统、制度体系以及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主要与相关的工程质量计划、控制、组织、监督以及考核等行为管理。电力工程实体质量管理标准化主要与工程当中的土石方以及杆塔和基础、架线、线路防护工程以及接地等质量。

3.2电力工程在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方面的等级划分

针对行业发展特点以及质量管理目标和项目承建单位在质量方面定位等信息,针对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评价结果代表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其中5A代表了行业中的最高质量管理标准,说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制度和体系相对其他企业更加完善。这一类型的公司在组织管理上具有结构合理;完备人员配备;明确职位职能;绩效考核评估的科学性。此外,从质量管理的方式而言,采取的是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措施,可以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合理地运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并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整体来看此类5A企业质量管理效果较为突出,进而获得质量管理评价人员的高度评价。

3.3标准化评价体系在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在对电力工程类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在质量管理、企业化运作以及分层实施执行等方面,与市政、房建以及交通等行业在评估级制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对该项目进行标准化的质量控制评估的时候,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适应此类工程的特征。以市场化、规范化以及流程化的方式为核心,建立起电力工程施工方面的标准化质量管理评估制度。

评估内容包括:组织、方法、质量行为以及实体质量四个层面。评估目标可为企业,也可以为工程项目,并对该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质量控制评价成果进行了相互印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评估结果对工程项目进行规范化评价,可以作为其评价的主要内容,其结论可以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评估的程序为:提交申请书→审核资格→组建评估小组→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工作开展→明确评估等级→反馈评估结果。利用评估的成果来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进行引导,进而提升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水平。

结束语

作为推进“双碳”的主力军,中国电力建设行业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希望协会继续将绿色低碳、气候韧性的理念贯穿到电力建设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当中,为落实党中央推进能源革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决策,为我国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袁太平.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管理规范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22,38(12):49-51.

[2]巩赛东,曹天书,姜晓峰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评价研究[J].工程质量,2018,36(06):10-15.

[3]张文利,杨君岐,艾晓宇.工程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01):28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