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讲述小儿手足口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为你讲述小儿手足口病

曾红

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我国和亚太地区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地区。其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和咽痛。该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也可能感染。该病在我国以春夏为主高峰,秋冬季节为次高峰。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与症状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他类型的肠道病毒还包括柯萨奇病毒A6、A10、B2、B3、B4、B5等。

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咽喉炎、脑膜炎、脑炎、麻痹等。一般来说,CA-16引起的手足口病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手足部皮疹和口腔溃疡。而EV-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较为严重,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还有一些非典型的手足口病,如由CA-6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导致身体不同部位出现大小不一的溃疡。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以EV-71为主,上个世纪在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CA-16。2013年之后, CA-6、CA-10的感染病例在我国部分地区增多,甚至超过了EV-71和CA-16,成为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小儿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泡,有时也会出现在其他部位。口腔内的水泡会破裂形成溃疡,导致孩子咽喉疼痛或拒绝进食。该病通常伴有发热,一般为低热,少数为高热。孩子还可能出现乏力、呕吐等不适。

小儿手足口病通常症状较轻,通过对症治疗,控制症状,休息一周左右即可自愈。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引起的其他器官或系统的损害或功能障碍。手足口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下:

(1)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等。这些并发症通常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可导致头痛、呕吐、嗜睡、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2)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等。这些并发症也通常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可导致心悸、胸闷、气促、休克等。

(3)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肺水肿、肺出血、呼吸衰竭等。这些并发症也通常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可导致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4)皮肤和指甲并发症:包括皮肤溃疡感染、指甲脱落等。这些并发症通常由CV-A6型或CV-A10型肠道病毒引起,可导致皮肤红肿、化脓、指甲变色等。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但成人也可能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群因素和病原因素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降雨量、空气质量等,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肠道病毒的存活和传播,手足口病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更常见,但也可发生于冬季。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卫生条件、医疗资源等,一般来说,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人群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免疫状态等,一般来说,年龄小、免疫力低的人群更易感染手足口病。病原因素主要包括肠道病毒的类型、变异、重组等,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对人体的致病力和致死力不同,而且肠道病毒易发生变异和重组,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降低,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在流行季节和地区也有差异。

因为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所以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可能混合感染,也可再次发病。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或有效的预防性接种措施。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等;二是经粪口传播,如接触患者的粪便或被污染的物品;三是经皮肤接触传播,如碰触患者的皮肤或水泡。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在幼儿园等密闭环境中容易发生暴发流行。

三、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物品或者接触他人时。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吃熟食、喝开水,避免病毒通过食物和水传播。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避免发生飞沫传播。

增强免疫力。均衡膳食,保证营养;经常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能够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或使用紫外线消毒。定期对儿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如门把手、课桌椅子、游乐设施、餐具、毛巾等,多在户外晾晒衣物被褥。患儿的粪便、痰液携带病毒较多,传染性强,应做好防护消毒。

避免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接触患者粪便、疱疹液、唾液、鼻涕等污染的物品(玩具、毛巾、衣服等)而发生感染。因此要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如托幼机构、公园、游乐场等。如果有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疑似或确诊,应及时就医,并在家隔离或住院隔离治疗,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避免传染给他人或者造成交叉感染。

接种EV-71疫苗。EV-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该疫苗虽然不能保护所有手足口病,但因为EV-71 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预计将会降低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四、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手足口病多数为轻症,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在一周左右可自行恢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是否需要用药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而定。

小儿手足口病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烧、止吐、补液等。如果有发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适量使用退热药物,发生口腔溃疡时,可用温盐水漱口或涂抹局部麻醉剂。

应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流质或软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减轻口腔溃疡的不适,防止皮肤水泡的感染,保持手足干爽,防止指甲脱落。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神经系统异常或呼吸困难等心肺功能障碍,应立即送医院治疗,以免发展为重症或危重型。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等药物,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有过敏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