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应急能力水平提升的激励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应急能力水平提升的激励研究

张辰

身份证号:120103199010270016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及其网络化运营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是逐渐增加的突发事件引发的交通运营事故,不但给运营带来巨大压力,而且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快速有效的开展突发事件救援抢险作业,各运营单位务必结合现场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通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切实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的基础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及管理方案,实现运营安全防范的系统化、运营指挥的科学化、后勤保障的统筹化,从而提高运营单位应对运营过程中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处置能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应急能力

1导言

为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风险,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应急能力十分必要。但是,在现实中应急管理并不是一种日常的主要业务活动,其仅具有辅助性质,运营企业在其应急能力持续提升上易出现投入动力不足问题,致使应急能力常常处于一种静态水平,直至突发事件发生后,才会促使企业应急能力向更高层次跃迁。因此在该问题背景下,如何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持续提升运营安全应急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明确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根据运营单位组织架构及其运营管理性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方案组成。

第一,综合应急预案。运营单位编制的各类运营事故所编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书,由运营单位安全品质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制定并发布实施。

第二,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附件,依据各种具体运营事故的类别进行编制,明确应急救援程序与具体救援措施,由运营单位的安全品质主管领导审批并发布实施。

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运营生产类:车辆、供电、机电、通讯信号、轨道系统、基础建设等故障以及大客流导致的影响运营、侵限、人身伤害等事故。

消防治安类:恐怖事件、社会治安事件、以及火灾、爆炸等事件。

自然灾害类:雷雨、大风等劣天气、地震事件等。

公共卫生类:毒害气体、疫情等事件。

第三,现场处置方案。需要根据作业现场发生事故的真实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现场救援抢险方案及处置方法,这是实施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依据,方案的内容必须针对性强、详细具体、准确实用,这是专项预案的完善与补充,由运营单位各部门领导审批并发布实施。

3加强政府应急联动与协调指挥

政府的应急联动和协调指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调度指挥,以及公安系统的应急指挥,三者之间互相制约与影响,三者的协作程度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应急联动协调指挥模式主要有金字塔型分级指挥模式和扁平型指挥模式两种。其中,金字塔型分级指挥模式强调集中指挥,逐层发出命令,这样能有效限制各层级指挥员的指挥权力,避免多头指挥。而扁平型指挥是将命令直接传递至末端,各实体处在同一信息层面,在这种指挥模式下,需要指挥官具备大量的实际工作经历和较高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正确、快速地评估事故发生现场状况,从而作出合理的决定。现代指挥一体化可以减少指挥层级和环境,提高指挥跨度。金字塔型逐级指挥模式与扁平型一体化现代指挥模式各有利弊,所适应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在突发事件程度较小,承担处置职责的人较少的情况下;一体化指挥模式更为合适,能有效发挥高效直接、指挥明确的作用;若是突发事故比较重大,就需要当地政府统一指挥,同时武警、公安等相关部门也要协调参加,从而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

4加强安全检查及应急保障

一是要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检查力度。安全检查是保障安全运营的重要方式,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问题,整改后实施闭环管理,逐步形成安全管理模式,将风险降至最低。各运营段、车间、班组内设置公告栏,对重要岗位实施动态化管理,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二是加强应急保障工作。将预案制作成册下发给基层人员学习,组织开展应急事件演练。技术部门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演练方案,要求人人参与其中,提升应急团队的救援专业能力。演练后应及时总结不足,提出后期改进措施。加强物资保障力度。每年年初落实城轨运营的应急物资盘点工作,向上级部门汇报盘点情况,并安排专人管理,定时巡视。

5车站突发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5.2.1加强临时疏导措施,充分应用广播系统进行引导与安抚

第一,加强对出入口、站厅乘客的引导,可以采取设置临时导向标志牌、警示绳、导流护栏,增加人工指引和广播宣传引导等举措,合理设置乘客走向,减少进出站乘客的交叉影响,尽量避免进出站乘客流线迂回,维持通道通畅和出入口、站厅客流的良好秩序。第二,加强对站厅、站台楼扶梯客流的疏导,必要时可按照实际进出站乘客的数量,调节扶梯上下方向,提高进出站乘客流动速度。第三,车站须加强站台秩序监控和车站整体客流组织,严格控制站台候车乘客数量,并尽可能让候车乘客均匀分布,或根据站台PIS屏上列车拥挤度提示进行候车乘客引导。列车到站后,有序组织乘客先下后上,重点防止因乘客抢上抢下而造成屏蔽门/车站夹人夹物事件的发生。

5.2.2实行客流控制,坚持“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客流控制原则

如若在做好车站客流疏导措施后,仍无法有效降低大客流对车站所造成的冲击,且大客流仍有不断上升的态势,则应依据车站承受能力和实际客流分析,适时进行合理的客流控制。同时,坚持“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客流控制原则,在站台与站厅的楼扶梯口、车站进站闸机/安检点及车站出入口外等三处关键点进行客流控制,从而确保车站的正常运营秩序和乘客的人身安全。

5.2.3启动地铁—公交接驳,借用路面公共交通运输乘客

封闭性、独立性和自律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在拥有速度和安全方面的优势的同时,面临着遇到突发性状况时的脆弱性。而路面公共交通运输可在必要时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备份与接驳等功能,如此既可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偶遇突发事件时不影响运输能力,也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修复运输秩序留下必要的时间余地。轨道交通某站、某区段或某线路出现突发大客流,无法通过地铁运能进行有效运输时,轨道交通运营部门需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启动地铁公交接驳,借用路面公共交通运输乘客。在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是,在城市地铁突发条件下,公共交通应急联动对策的具体执行,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城市客运公共交通的监督管理机关和经营单位公司的“责、权、利”分配机制,而公共交通应急联合责任区的划定、公共交通车辆日常运用行为,以及轨道—公共交通两大运输系统的沟通方式,直接关系到联合对策的具体执行效果。所以,地方政府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铁—公交接驳应急演练,以检验相关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以及各相关单位沟通机制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在应急情况下实施地铁—公交接驳方案的安全高效。

结束语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能力是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研究可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现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中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0):139-140.

[2]王昭曦.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J].运输经理世界,2021,(24):7-9.

[3]王小飞.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状况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12):118-123.

[4]李许.刍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措施[J].科技风,2018,(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