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表现及CT诊断鉴别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表现及CT诊断鉴别有效性探讨

刘志炜

湘潭市江南医院  湖南 湘潭 411207

【摘要】目的:对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人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CT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执行区间为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取40例周围型肺癌与40例肺内炎性肿块人员,设为肺癌组与肿块组,在其诊断过程中应用CT方式进行诊断,对其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结果示:40例周围型肺癌明确患病人员为38例,40例肺内炎性肿块明确患病人员为36例,总计检出人数为74例。其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5.00%(38/40)、90.00%(36/40)、92.50%(74/80),一致性检测可见Kappa为0.761,较为良好。结论:将CT检查方式应用于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患者中,通过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可有效区分两种疾病,进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影像学表现;CT诊断

肺部存在细胞变异时,可导致周围型肺癌的发生,作为常见的肺部疾病,多局限于胸部、肩部某一部位,疾病发生后,患者容易出现咳嗽、咳痰、体温上升等症状[1]。当机体存在慢性肺炎、慢性肺脓肿等疾病时,可导致肺内炎性肿块的发生,疾病所存在的症状仍为咳嗽、咳痰、体温上升等。由此可见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的症状较为相似,疾病诊断难度较大,容易混淆两种疾病,不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2]。目前临床所采取的诊断方式主要包含影像学技术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精细的设备,还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影像学技术在使用中具有操作方式简单、对机体无创等优势。CT检查作为常见的影像学技术手段之一,有助于获取清晰的影像学图像,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执行区间为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取40例周围型肺癌与40例肺内炎性肿块人员,设为肺癌组与肿块组,肺癌组性别之比为25例男:15例女,年龄介于38-59岁,均值(42.65±3.57)岁;肿块组性别之比为24例男:16例女,年龄介于38-60岁,均值(43.03±4.66)岁。组别基线资料具有较强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人员均通过临床综合诊断明确患有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②入院时未给予针对性治疗。排除标准:①在疾病影响下丧失意识者;②存在影像学检查禁忌者。

1.3方法

所有研究人员接受CT检查,检查体位取平卧位,平扫起点为肺尖、终点为膈顶处,层厚与层距分别设置为5mm。增强扫描:将75ml碘海醇以3.5ml/s速率注入机体,于注射25~30秒后行增强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疾病类型的CT影像学表现,并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查看其诊断效能。

1.5统计学方法

    一致性检测选择 Kappa 检验,Kappa>0.7,表明一致性良好;0.4≦Kappa≦0.7,表明一致性中等;Kappa<0.4 表明一致性较差。

2 结果

2.1病理结果与CT检查结果

CT检查结果示:40例周围型肺癌明确患病人员为38例,40例肺内炎性肿块明确患病人员为36例,总计检出人数为74例。其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5.00%(38/40)、90.00%(36/40)、92.50%(74/80),一致性检测可见Kappa为0.761,较为良好。

表1  病理结果与CT检查结果(例)

CT检查结果

病理结果

合计

周围型肺癌

肺内炎性肿块

周围型肺癌

38

4

42

肺内炎性肿块

2

36

38

合计

40

40

80

2.2 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的CT影像学差异

从CT检查结果的密度来看:肺癌组密度均匀、空洞情况较为明显,几乎无钙化情况,而肿块组多为钙化。从病灶边缘情况来看:肺癌组边缘更为清晰,具有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等,而肿块组的边缘较为模糊。

3讨论

观察肺内炎性肿块及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见,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血液检验差异较小,导致临床诊断时具有较大难度,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不利于后续临床的治疗[3]。因此临床应采取相应方式明确两种疾病的差异,进而为相关疾病人员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目前可供选择的诊断方式较多,常见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多层螺旋CT、MRI等,实验室检查多包含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学检查等,不同检查方式所获效果也有所差异[4]。在本次研究中应用CT展开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见,CT总计检出人数为74例,其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5.00%(38/40)、90.00%(36/40)、92.50%(74/80),一致性良好。由此可见,CT能够区分两种疾病差异,对其影像学结果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周围型肺癌CT检查结果具有密度均匀、空洞情况明显,几乎无钙化等特点,其边缘可出现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等,与肺内炎性肿块人员有着明显差异

[5]。由此可以看到CT对两种疾病的鉴别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检查方式在应用过程中操作方式较为简单、缩短诊断时间等优势[6-7]

综上所述,因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临床在进行诊断时容易混淆,加上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与预后有着较大差异,所以临床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CT检查方式的应用有助于明确两种疾病的差异,疾病检出率较高,整体而言,CT检查方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黄立萍,张勇,徐朱烽,等. 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特点及CT诊断鉴别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4):59-61.

[2] 路凯. 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特点及CT诊断鉴别价值[J]. 母婴世界,2022(36):67-69.

[3] 黄少科. 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4):973-974,981.

[4] 洪文丽,黄曦毅,叶浩翊,等. 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30-131.

[5] 文宇燕. 利用CT鉴别诊断肺内炎性肿块、周围型肺癌[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202-203.

[6] 王永修. 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及X线影像学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分析[J]. 东方药膳,2019(18):77.

[7] 原泉. 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J]. 健康前沿,2018,27(1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