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3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颜燕

岳普湖县委党校 

【摘要】本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岳普湖县各族群众民生改善取得的成就、关于增进民生福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几点建议。

【关键字】民生  就业   教育   医疗   社会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岳普湖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民生改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岳普湖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的前所未有成就,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增进团结”的理念,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以就业、教育事业发展为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这十年间,岳普湖县紧紧围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户及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深挖一二三产就业岗位。例如在大力发展无花果产业,从单一的品种拓展到十四个品种,从最初的几千亩发展到十二万亩,并通过示范引导当地种植户进行标准化种植,以产业带动就业惠泽民生,全县有二万余户农民发展相关产业,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四千余人,实现人均增收两千元以上。积极构建稳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努力激发就业创业活力,着力让群众有岗位可增收、有技能可致富,真正托举起千百户贫困家庭稳稳的幸福。

岳普湖县紧紧围绕“教育立县”战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们在接受优质的教育,享受完善的公共教育资源的同时,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各级学校办学方向的主线来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开展戏曲、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化自信;实施城区各中小学扩建、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提升改造工程,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硬件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搭建各类平台,通过远程教学、网络学习、集体研课、课题引领、资源共享等形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让教师多层次、多方位提升教学能力。援疆教师接续到来,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大批优秀教师扎根乡村教育,涌现出一批全国、自治区优秀教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通过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紧贴各族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发展中破解民生难题,各族群众精神面貌、居住环境、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岳普湖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二、关于增进民生福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一年。

民生最能反映民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具体落实在民生上,必然民生也是最大的政治。从内部环境看,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各族群众对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各族群众亟待解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进一步铸牢;脱贫成果还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和效益还有待提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还不足等现实问题。

同时,我们也面临重要机遇、具有特殊优势。一是时势的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把新疆工作摆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对南疆给予特殊支持,各类优惠政策叠加;抢抓国家、自治区经济发展机遇,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多办顺民意、惠民生、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口援疆以来,山东省泰安市大力实施授疆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口援疆力度,有力促进了岳普湖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増强岳普湖县发展内生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不仅是发展的热土,更是民生的福地。二是自身禀赋的机遇。岳普湖光热水土资源得天独厚,“三果一花”、小茴香、棉花等产业规模和效益持续提升,以农业为第一车间,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十分突出;随着达瓦昆涅槃重生、万亩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和胡杨王、柳树王、沙枣花廊等景点景区的升级改造,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富集,旅游业大有可为的优势。三是人心凝聚的机遇。近年来,稳定红利的加速释放,人心高度凝聚,为产业投资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乡村振兴以及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各族群众感恩党的意识不断增强,思稳定、谋发展,盼富裕的意愿强烈。随着就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和就业技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提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

三、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惠及当地上、增进团结上,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一心一意为各族群众谋福祉。

(一)千方百计提升就业质量。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效。一是抓好稳岗拓岗优岗。深入挖掘一二三产就业岗位,通过产业园区、商贸旅游、工程项目、自主创业、劳务派遣、乡村车间、种植大户等渠道,持续推进城乡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持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脱贫群众、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结合各族群众就业技能、就业意愿、家庭情况等多维信息精准制定就业方案,努力实现应就尽就。二是抓好技能培训。依托大培训,持续完善就业技能和就业意愿两本台账,通过数据分析不断梳理群众就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优化技能培训内容,切实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更多农民、城市居民转化为产业工人。三是抓好就业服务保障。全面开展劳动力就业信息摸排,积极做好岗位推送、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工作,多渠道有序组织返乡人员返岗务工,为务工人员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就业服务,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输尽输、应转尽转,努力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满意有提升。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正视差距与不足,把“质量”摆在教育发展突出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动各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教书育人各方面,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人才,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调优配强学校党支部书记,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领导班子。二是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为主线,抓好“四个点”,办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适应的人民的满意教育;三是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最重要的基础来抓。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能力提升,师德师风教育、“四史”教育,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专业突出、具备创新思维的优秀教师队伍。大力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新时代“百名名师培养工程”,发挥领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宽松和谐、竞争有序、氛围良好的学校阵地。

(一)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健康岳普潮”工程。一是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常态化口罩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健全结核病、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防治体系,进一步降低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二是健全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加快提升重点专科建设。探索建立人民医院与内地知名医院合作机制,拓宽诊治空间。持续加大紧缺急需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培养;三是深入推进县乡村医共体建设,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让各族群众得到更便捷、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加大医疗机构改革和整顿力度,确保运营规范、风清气正;五是充分发挥“组团式”援疆优势,聚焦本地医疗卫生薄弱环节,加强交流、真情交融,发挥援疆医疗专家“传、帮、带”作用,形成“1+2+N”人才孵化模式。

(四)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紧紧围绕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在持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到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全力救助。加强和规范临时救助,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积极争取社会救助专项资金,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发放形式,做到应救尽救。三是规范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定点医药机构费用保障机制,推动医保便民利民。四是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农村幸福大院、托幼所管理服务水平,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五是完善残疾康复中心基础配套设施,支持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发展,实现残疾人集中供养、康复服务全覆盖。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五)着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治理示范县建设。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禁“三高”项目进入。

二是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三是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持续加大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开展大田农作物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和林果防草膜推广应用,实现农药、化肥“两减”目标。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推动民生环境改善,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的原则,大力开展街道社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园林绿化美化工作,打造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魅力城市。五是以构筑沙漠边缘绿色生态保护屏障为目标,扎实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努力实现林网、路网、渠网一体化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宣传沙漠胜地植树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管护树林,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绿化家乡、美化家乡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岳普湖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10.16

2、《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3.1.5

3、《中共岳普湖县委员会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23.1.11

4、《岳普湖这十年——民生改善 幸福满满》岳普湖县零距离,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