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析产科护理风险及其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研析产科护理风险及其护理对策

朱久梅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21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析产科护理风险及其护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的产妇3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差异把其分成两类,A类和B类患者均有15例产妇,A类产妇选择常规的护理方式,B类产妇选择产科护理方式,然后对比两类产犊的护理风险因素、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等。结果:护理风险因素中的产妇自身因素占比最大,随后是缺乏安全意识,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和A类产妇相比较,B类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较高。结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积极评估护理风险因素,然后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对策,能有效降低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因素;护理对策;护理质量;不良事件;产妇

孕妇生产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人们对产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产科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护理工作风险相对较高,为此,我们应积极强化产科护理工作力度,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案不断提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和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较而言,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护理出错率,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还能全面提升护理成效。下面该文主要分析了产科护理风险及其护理对策,以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产科的产妇3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把其分成两类,A类和B类均有15例产妇。两类产妇的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异,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类产妇的基本资料对比

类别

产妇年龄

产妇数量

产妇平均年龄

A类

24-35岁

15例

(30.45±1.43)岁

B类

25-36岁

15例

(30.38±1.26)岁

1.2方法

  A类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主要是结合产科相关情况和准则实时监测病情,从旁辅助检查等。

B类产妇采用产科护理对策,具体护理对策如下文所示:其一,增强护理风险防范观念。积极学习法律知识,进而科学规避护理风险,积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化水平,确保护理文书的科学合理性。其二,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水平。通过积极的学习能有效降低护理出错率,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通过定期的考核并合格之后才能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医院方面还要每隔一段时间考察以下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和业务水准,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其三,不断优化护理管理机制。我们应构建完善的产科护理管理机制,科学配置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护理人员的自身职责,积极落实好弹性排班机制,采用劳逸结合的方式提升护理工作有效性,还要不断优化护理应急工作方案。其四,给产妇营造舒适的环境,定期检修维护医疗设备。产科病房需要保证舒适温馨,护理人员需要把一些障碍物清理掉,不断提升产科建设的规范化水平,精心呵护孕产妇;定期检查和维修医疗设备,确保医疗设备能正常使用,这样能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率,还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其五,针对产妇采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和产妇积极沟通,找到产妇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增强产妇的分娩信心,促进分娩的顺利落实,指导产妇全面放松身心,改善身体的不适感,及时发现产妇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确保分娩的顺利高效落实。

1.3观察指标

其一,认真分析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其中主要包含产妇自身因素、缺乏安全观念、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充足、缺乏高效的沟通、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护理记录不够规范等。其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以,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是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百分和。其三,对比两类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含护理缺陷、护理纠纷、意外事件等的发生率。其四,护理质量的评分比较,评分内容主要包含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操作技能、护理安全等。其五,心理状况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含SAS评分、SD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χ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类产妇的产科护理风险影响因素

   在护理风险因素的比较中,产妇自身影响因素占比较高,随后是缺乏安全观念,专业技能较欠缺等。

2.2护理满意度结果如表2所示,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具统计学意义(P<0.05),B类高于A类。

2.2 对比两类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B类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3.3%)明显高于A类产妇(80.0%),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比两类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B类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7%)明显低于A类产妇(20.0%),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对比两类产妇的护理质量

    经过对比,B类产妇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A类产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对比两类产妇的心理状况

  B类产妇的心理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A类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妇的预后情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产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客观评估产科护理风险因素,采用全面的护理对策降低护理风险,有利于提升产妇的预后效果。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造成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中,产妇自身的影响因素占比较高,随后是缺乏安全观念的因素,专业技能较低的因素。通过对护理人员风险因素的分类可以发现,大多数影响因素都是可控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观念较弱、没有熟练掌握产科护理知识、产妇自身风险因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安全。B类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类产妇,B类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A类产妇低,B类产妇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A类,B类产妇的心理状况评分优于A类,由此可见,通过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加强护理对策的落实,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减少产妇滑倒、跌倒等安全问题的出现,及时发现并疏导产妇的心理问题,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总之,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燕飞. 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 饮食保健,2021(22):8-9.

[2] 高花芸,王万禹,王强. 分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 母婴世界,2020(18):263.

[3] 张艳玲.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护理对策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