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与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学生管理与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

关莹

仙桃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433000

摘要:积极心理学被誉为心理学史上的第四浪潮。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是研究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感的心理科学;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本文首先重点论述了中职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后提出加强中职生心理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干预;中职生;心理健康

目  录

1 绪论

2 中职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2.1学校方面的因素

2.2家庭和个人因素

3 加强中职生心理管理的对策

3.1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

3.2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4 结论

参考文献

1


1 绪论

学生是构建未来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对于中职生来说,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职生面临着学习、情感、就业等多方面压力带来的挑战,同时中职阶段是中职生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重要时期,是由社会自我进入到心理自我充分发展的时期,这样一个过渡阶段也决定了其成长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1]。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局限,所以,对中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中职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2.1学校方面因素

首先,生活环境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从中学到中职,令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换了一个环境,开始过独立的但又是集体式的生活。它要求中职生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但由于当代中职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往往会因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过不惯集体生活、孤独寂寞而感到压抑和焦虑。

其次,学习环境的压力。中职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当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中职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2]

2.2家庭和个人因素

首先在家庭方面,父母期望值的压力。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另外,家庭关系和教育方式的压力。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对于处在个性形成期的中职生的影响更具有特殊意义。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潜移默化而非一味宠爱的,开明的而非专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次就自身而言,主要原因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职生对未来充满了种种美好的向往,希望将来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现实社会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反差很大,特别是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就业的压力等,使许多中职生不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从而陷入矛盾冲突之中。

3加强中职生心理管理的对策

3.1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

认知在心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认知决定情绪和行为。当代中职生无论是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交往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都存在许多极端观念或不合理观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中,找到帮助学生改变错误认知的措施是工作的关键[3]。本文研究对当代中职生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即通过课堂活动和专题训练对自我的概念、自我效能、自我价值、自我情绪的觉察与管理、自我压力的应对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和调整,并通过在团体成员的人际交往反思自己的不良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认知品质的过程。积极的认知品质,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就是指人们以何种方式、何种观点、何种态度来解释和评判接触到的人和事[4]

3.2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已经在本文中得到证明。因此,职校要加强对中职生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教育。首先要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工作中,职校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属于自己的情绪“晴雨表”,学生应该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探索自己曾体验过各种情绪,记录整理每天的情绪,并对情绪进行归类,总结自己的情绪变化周期,不断调整平和而稳定的情绪,并努力增加积极情绪的积累,减少不必要的消极情绪[5]。另一方面,要对情绪进行理性调整。中职情绪往往带有两极性、波动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常出现、暴躁、愤怒、焦虑、抑郁、敌对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在于对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和态度。因此,有必要从认知方面对中职生情绪进行合理调整。

4结论

总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进一步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罗灵娜. 个案管理在职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 武夷学院学报,2023,42(02):93-98.

[2]游达,陈琼. 浅谈职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J]. 黑河学院学报,2023,14(02):66-68.

[3]黎安康.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职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7(05):70-74.

[4]李晓娜. 疫情多点散发形势下中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2022,(26):191-193.

[5]蒋亚兰.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基于一起案例的探究[J]. 公关世界,2022,(08):35-36.

1